客问我何意,萧然住此山。
我答客何愚,何不观我颜。
我颜又不戚,我心何曾顽。
我非武陵人,亦非南阳贤。
又非无为谓,终日长窅然。
一衲三十载,夏热冬犹寒。
客至无美酒,烹葵酌流泉。
相对无游辞,所举楞伽篇。
日入群动息,连床同夜禅。
终宵松风声,至晓不得眠。
我有懒瓒计,放足且随缘。
觉来日已高,此诀不可传。
客问我何意,萧然住此山。
我答客何愚,何不观我颜。
我颜又不戚,我心何曾顽。
我非武陵人,亦非南阳贤。
又非无为谓,终日长窅然。
一衲三十载,夏热冬犹寒。
客至无美酒,烹葵酌流泉。
相对无游辞,所举楞伽篇。
日入群动息,连床同夜禅。
终宵松风声,至晓不得眠。
我有懒瓒计,放足且随缘。
觉来日已高,此诀不可传。
这首诗以对话形式展开,诗人与来访者之间探讨了生活的意义和态度。诗中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哲学。
首句“客问我何意,萧然住此山”,描绘了一位访客向诗人提问,询问他为何独居于山中,表现出一种远离尘嚣、隐逸自处的生活状态。接着,“我答客何愚,何不观我颜”,诗人反问来访者为何如此愚昧,不解他的表情和心境,暗示了他内心的丰富与深邃。
“我颜又不戚,我心何曾顽”两句,强调了诗人表情的平和与内心的坚韧,不因外界的变迁而忧愁,也不显得固执。接下来,“我非武陵人,亦非南阳贤。又非无为谓,终日长窅然”,诗人自述并非那些传说中的隐士或贤人,但他的生活态度却与他们相似,追求一种超脱世俗、内心宁静的生活方式。
“一衲三十载,夏热冬犹寒”描述了诗人穿着一件僧衣度过了三十年,无论夏日炎炎还是冬日寒冷,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这种简朴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他对物质的淡泊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客至无美酒,烹葵酌流泉”表明即使在招待客人时,诗人也并不追求奢华,而是以简单朴素的方式款待,如煮葵菜,饮山泉,体现了他生活的质朴与自然。
“相对无游辞,所举楞伽篇”说明两人交谈时,没有过多的客套话,而是直接引用《楞伽经》中的内容进行深入的讨论,显示了他们对佛教教义的共同理解和尊重。
“日入群动息,连床同夜禅”描绘了夜晚降临,众人休息的场景,诗人与来访者一起坐在床上,进行夜间冥想,进一步深化了他们之间的精神交流。
“终宵松风声,至晓不得眠”则通过描写夜晚的松林中传来阵阵风声,直到天亮也无法入睡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内心的宁静。
最后,“我有懒瓒计,放足且随缘。觉来日已高,此诀不可传”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自在、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的追求,以及对这种生活哲学难以言传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与来访者的对话,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哲学,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