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犹叹滞江滨,渐喜阳回大地春。
未有一丝添衮绣,谩提三尺净风尘。
丹心倍觉年来苦,白发从教镜里新。
若待完名始归隐,桃花笑杀武陵人。
岁寒犹叹滞江滨,渐喜阳回大地春。
未有一丝添衮绣,谩提三尺净风尘。
丹心倍觉年来苦,白发从教镜里新。
若待完名始归隐,桃花笑杀武陵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舟中,临近岁末时分,对时光流转与个人境遇的感慨。首联“岁寒犹叹滞江滨,渐喜阳回大地春”以“岁寒”点出时节,表达出在寒冷冬日中对春天回归的期待,暗含着对困境中希望的追寻。颔联“未有一丝添衮绣,谩提三尺净风尘”运用比喻,将一丝春意比作增添的衮绣,而三尺则象征着剑,这里借指清除世俗的纷扰,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尘世束缚的心愿。
颈联“丹心倍觉年来苦,白发从教镜里新”进一步深化情感,通过“丹心”和“白发”的对比,展现了岁月的无情与内心的坚韧。丹心代表赤诚之心,即使历经多年困苦,依然保持初心不改;白发则是时间流逝的见证,暗示着岁月的痕迹。尾联“若待完名始归隐,桃花笑杀武陵人”则以典故入诗,借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于完美名声与归隐生活的矛盾思考。桃花源象征理想中的避世之地,而“武陵人”则可能暗指那些追求功名利禄而不愿归隐的人。整句诗似乎在说,如果非要等到名声完全成就才选择归隐,那么桃花源中的美好景象将会嘲笑那些未能及早发现真谛的人们,暗含着对及时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由的劝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