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无今昔异,只问读书人。
气节遥相待,烟霞剧可亲。
高踪虽缥缈,余韵足吟呻。
雅有知音者,探幽独会神。
道无今昔异,只问读书人。
气节遥相待,烟霞剧可亲。
高踪虽缥缈,余韵足吟呻。
雅有知音者,探幽独会神。
这首诗描绘了对读书人的尊敬与向往,以及对道义与自然之美的追求。首句“道无今昔异,只问读书人”表达了对道义不变的信念,强调了读书人在传承与弘扬道德风尚中的重要性。接下来,“气节遥相待,烟霞剧可亲”则展现了对高尚品格与自然美景的深情厚谊,暗示了诗人对理想人格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向往。
“高踪虽缥缈,余韵足吟呻”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理想化的追求,即使高远的目标似乎难以触及,但其中蕴含的韵味却足以激发人们的思考与情感共鸣。最后,“雅有知音者,探幽独会神”则表达了对真正理解与欣赏这份追求的人的期待,认为只有通过深入探索与内心感悟,才能真正领会到其中的深意与精髓。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道德修养、自然美及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清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人格与和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落残明月照湖心,小艇扬波荷气深。
谁能一枕华胥梦,占得其清无暑侵。
长飙撼石应真洞,净慈高绝南山阴。
斋盂茗碗复宴坐,了义不必开禅林。
老身执热困尘屋,偪塞嘈杂蹄足音。
栎庵受用乃如此,斫额望之聊自吟。
顷年闻子名,蹀躞天马驹。
初疑但秦豪,岂料还鲁儒。
理当久骞腾,术业谁不如。
尚淹惠文冠,更读城旦书。
一语不相应,屡捋猛虎须。
长松表寒林,信与萝茑殊。
尘埃堛胸次,一见气少苏。
念子如孤云,漠漠天一隅。
肮脏固当尔,颠沛谁为扶。
子看独鹤归,睢盱有群乌。
勉旃太行路,勿令摧子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