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王梦楼同年出守临安·其三》
《送王梦楼同年出守临安·其三》全文
清 / 毕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惜别翻愁聚,重逢在几年。

兰交风谊重,杏籍姓名传。

徵逐人三五,分携路八千。

升庵遗韵在,花髻说前贤。

(0)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毕沅为友人王梦楼送别之作,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感慨。"惜别翻愁聚",以"惜别"起笔,流露出诗人对即将离别的深深惋惜,而"翻愁聚"则暗示了愁绪因离别而更加浓重。"重逢在几年"预示着不知何时才能再次相聚,透露出淡淡的离愁和对未来的不确定。

接下来,诗人赞美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兰交风谊重",将友谊比作兰花般的高洁,强调了彼此情谊的珍贵。"杏籍姓名传",以"杏籍"象征美好的名声,表明他们的友谊不仅限于个人,还通过口碑流传开来。

"徵逐人三五,分携路八千"描绘了朋友们分散各地的情景,"三五"和"八千"虽为夸张,却形象地展现了空间之遥,表达了离别后的孤单与思念。最后,诗人以"升庵遗韵在,花髻说前贤"收尾,提及升庵(明代学者杨慎)的风范,借以寄托对王梦楼的期许,希望他能保持高尚的品格,并以前贤为榜样。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表达了对友情的珍重,又寓含了对友人仕途的祝福和对未来的寄望。

作者介绍
毕沅

毕沅
朝代:清   字:纕蘅   籍贯:自号灵岩山   生辰:1730~1797

毕沅(1730~1797)清代官员、学者。字纕蘅,亦字秋帆,因从沈德潜学于灵岩山,自号灵岩山人。镇洋(今江苏太仓)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廷试第一,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乾隆五十年(1785)累官至河南巡抚,第二年擢湖广总督。嘉庆元年(1796)赏轻车都尉世袭。病逝后,赠太子太保,赐祭葬。死后二年,因案牵连,被抄家,革世职。毕沅经史小学金石地理之学,无所不通,续司马光书,成《续资治通鉴》,又有《传经表》、《经典辨正》、《灵岩山人诗文集》等。
猜你喜欢

蔷薇

色染女真黄,露凝天水碧。

花开日月长,朝暮阅两国。

(0)

游龙宫

翠涧如生烟,石濑欲无雪。

纵目失平地,仰面犹清樾。

时节未当春,生意方谋泄。

随时久闭藏,与物今超越。

兹游岂人力,胜境殆天设。

拊石看栖龙,髣髴仇池穴。

闻说如桃源,自古有深绝。

抠衣径欲往,不见当年辙。

独立驭长风,哀歌山石裂。

(0)

秋夕感怀

新凉入郊墟,金风荡秋夕。

轻河皎素练,寒霜澹白璧。

星斗阑干横,孤堂更岑寂。

游子起中庭,感慨心襟激。

对酒露肝胆,豁然清尘臆。

玩世风生口,开怀月满席。

长啸一声秋,雄谈群动息。

壮志海山平,任气天地塞。

醉舞扪斗牛,浩歌振金石。

哦吟惊鬼神,俯仰洪荒窄。

耻为时辈群,追思古人迹。

人生少年时,分阴真可惜。

寒窗一经老,区区竟何益。

学剑觅封侯,行行匹夫敌。

男子志斯民,安用书剑癖。

皎然方寸间,自有平安策。

一日风会云,四方贤路辟。

致身青云间,高飞举六翮。

整顿乾坤了,千古功名立。

(0)

秋望

病骨秋偏早,单衣露尔寒。

微云生水际,暝色起林端。

地迥月迟下,楼高山易残。

轻风吹欲举,醉袖拂层峦。

(0)

惠崇芦雁

寒沙折苇静相依,故国春风早晚归。

意外羁栖谁画得?羽毛单薄稻粱微。

(0)

洛阳高少府瀍阳后庵四首·其三

韭早春先绿,菘肥秋未黄。

殷勤绕畦水,终日为君忙。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孙绰 顾景星 丘为 阴铿 高蟾 韩亿 鱼玄机 魏收 孟昶 刘辩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