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无万卷,下笔涂来俗未免。
足底不千里,眼界难宽井蛙耻。
此中至意知者谁,游子壮夫为能为。
昨见东鲁笠山先生之所作,瑰奇瑰异复磅礴。
山水人物一卷装,惊心炫目说台阳。
愧我饥驱三十年,竟无尺幅描云烟。
今作稗官催军船,篷窗诵读,恍如海外雄观来眼前。
胸中无万卷,下笔涂来俗未免。
足底不千里,眼界难宽井蛙耻。
此中至意知者谁,游子壮夫为能为。
昨见东鲁笠山先生之所作,瑰奇瑰异复磅礴。
山水人物一卷装,惊心炫目说台阳。
愧我饥驱三十年,竟无尺幅描云烟。
今作稗官催军船,篷窗诵读,恍如海外雄观来眼前。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文学才华和视野的渴望与追求。首句“胸中无万卷,下笔涂来俗未免”点明了没有丰富的学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即便是下笔写作,作品也难免俗气。接着,“足底不千里,眼界难宽井蛙耻”则强调了行走万里,开阔眼界的重要性,比喻闭塞的视野如同井底之蛙,难以领略世界的广阔。
“此中至意知者谁,游子壮夫为能为”两句,指出真正理解并能够表达深刻内涵的人,往往是那些游历四方、见识广博的游子和壮士。接下来,诗人提到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看到了一位名为东鲁笠山先生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奇异独特,而且气势磅礴,描绘了山水人物,令人惊叹不已,仿佛置身于台阳的壮丽景色之中。
最后,“愧我饥驱三十年,竟无尺幅描云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多年努力却未能创作出类似佳作的遗憾之情。“今作稗官催军船,篷窗诵读,恍如海外雄观来眼前”则说明尽管现在他可能只是在忙碌于公务,但通过阅读,他仍然能够感受到远方世界的壮丽景象,仿佛身临其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丰富学识、开阔视野以及创作优秀作品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未能达到这一目标的些许遗憾。
夷落朝云候,王正小雪辰。
缅怀朝紫陌,曾是洒朱轮。
气耿簪裾肃,风严刻漏频。
暗飞金马仗,寒舞玉京尘。
豸角随中宪,龙池列近臣。
蕊珠凝瑞彩,悬圃净华茵。
帝泽千箱庆,天颜万物春。
明廷犹咫尺,高咏愧巴人。
林间曲径掩衡茅,绕屋青青翡翠梢。
一枕秋声鸾舞月,半窗云影鹤归巢。
曾闻贾谊陈奇策,肯学扬雄赋解嘲。
我有清风高节在,知君不负岁寒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