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风欲识诗书髓,弄月须参天地心。
莫遣云尘绕八极,时时湛露沛高深。
吟风欲识诗书髓,弄月须参天地心。
莫遣云尘绕八极,时时湛露沛高深。
此诗由清帝玄烨所作,以“读书得风云月露字”为题,巧妙地将自然界的风云月露与诗书之精髓相融合,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首句“吟风欲识诗书髓”,诗人通过吟咏自然界的微风,来领悟诗书中的核心精神。这里的“诗书髓”指的是诗文的精要之处,通过自然界的细微变化,诗人能够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情感与哲理,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理解方式。
次句“弄月须参天地心”,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与人文之间的联系。诗人通过玩味明月,不仅要理解其表面的美丽,更要探究天地间万物生长的道理。这里的“天地心”象征着宇宙的规律和生命的本质,诗人试图通过自然现象,洞察更深层次的人生哲学。
后两句“莫遣云尘绕八极,时时湛露沛高深”,表达了诗人对保持心灵纯净、追求真理的渴望。他告诫人们不要让世俗的纷扰遮蔽了对真理的追求,而应该像露珠一样清澈透明,不断地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营养,深化对世界的理解。这两句诗寓意深远,既是对个人修养的倡导,也是对时代风气的一种警醒。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寓言式地阐述了读书与人生智慧的关系,以及在复杂世界中保持内心纯净的重要性,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
渴龙夜饮天池水,六丁挥戈断其尾。
黑风吹落歙山深,化作玄精石中髓。
山深夜夜飞神光,良工盗发天所藏。
凿开苍厓斸寒玉,磨砻秋水归文房。
元气淋漓翠光湿,松花香碎蟾蜍泣。
醉扫郇公五色云,倒凤颠鸾秋瑟瑟。
谁能持此归玉堂,经天纬地成文章。
月中老兔吹寒芒,与君同上青云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