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英长老住石溪》
《送英长老住石溪》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七言律诗

三玄三要沈埋久,正令重烦振此宗。

陷虎机关须毒手,活人眼目贵藏锋。

真诚莫负丛林志,大愿当追佛祖风。

覆顶把茅休取相,同安曾著老黄龙。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德洪所作的《送英长老住石溪》。诗中以“三玄三要沈埋久”开篇,表达了对古代高深哲理的沉思与怀念,同时也暗示了对当前学界未能充分挖掘和传承这些智慧的遗憾。

“正令重烦振此宗”一句,表明了诗人对于振兴这一学术流派的决心和责任。接下来,“陷虎机关须毒手,活人眼目贵藏锋”,运用形象的比喻,强调了在处理复杂问题时需要智慧与策略,既要洞察问题的本质(“毒手”),又要巧妙地引导(“藏锋”),体现了诗人对智慧与方法论的深刻理解。

“真诚莫负丛林志,大愿当追佛祖风”两句,表达了对修行者内心真诚与坚定意志的期许,以及追求更高境界的宏愿。这里“丛林”指佛教僧团,“佛祖风”则象征着佛陀的教诲与精神,强调了修行者应遵循的道德与智慧标准。

最后,“覆顶把茅休取相,同安曾著老黄龙”两句,可能是在鼓励英长老在新任所中保持谦逊低调的态度,避免过分张扬,同时暗含对前辈高僧的尊敬与学习。整体而言,这首诗既是对英长老个人修行的勉励,也是对佛法传承与弘扬的深切关怀。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河渚初睡

石枕藤床万虑忘,跏趺不逐世间忙。

风生蒲扇人情冷,竹映纱窗月影凉。

随地可消清夜永,无心尝戴野荷香。

门迎流水尘声远,槛外松涛入耳长。

(0)

题画

江树迷离鸥自浴,江云飘尽春山绿。

渡头小艇卖鱼归,月映斜扉满篱竹。

读书楼静倚栏杆,一望烟霞碧落寒。

奇幛插天藏古寺,危泉悬壁露岩滩。

玉笙声断莺啼处,狼藉落花飞不去。

将身欲置画图间,相与神仙觅往还。

(0)

宫词·其三

宝妆云髻亸金衣,娇小丰姿傍玉扉。

新入未谙宫禁事,低头先拜段纯妃。

(0)

海昌学庙古井歌

我州金石多未彰,补志窃愿搜罗详。

遍寻城阙兼桥梁,觏辄手拓声琅琅。

朅来论古广业堂,好古人遇甘泉乡。

导余周视循宫墙,门内有井六角方。

石闺覆如摧倒缸,质虽粗顽形异常。

制度仿佛侔李唐,石颈有穿力可扛。

其上字迹留八行,倩亟拓之墨汁香。

义泉大字书端庄,如蔡君谟笔老苍。

馀惜残损惟偏旁,年代莫辨空思量。

题名仅识为高阳,当时凿此因荐亡。

报妻胡氏七二娘,此意无愧良人良。

历今不知凡几霜,食者甘之犹琼浆。

吴中古井石放光,载顾氏志流芬芳。

老夫之称识不忘,是井功德堪颉颃。

姓氏未泐待表扬,幸逢椽笔志海昌。

与钟并拓璧合双,一金一石真相当。

鸿词况诵长短章,塔铭显不殊药王。

续貂我亦搜枯肠,寒泉酌胜亭沧浪。

(0)

喜汤秀谷自鄱阳归

知交共喜故人回,都为寒暄慰问来。

小阁梧桐依旧绿,野塘菡萏未全开。

平章花鸟增诗稿,消受云山费酒杯。

明月悄然生树杪,一天风露净无埃。

(0)

落叶·其四

转瞬黄花晚节天,吴江秋老剧堪怜。

乾声带雨战林表,瘦影和烟乱砌前。

霜冷风高无限思,雁声蛩语未成眠。

小窗镫影红摇落,月照东墙正上弦。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岳珂 许南英 黄景仁 邹浩 文徵明 元好问 刘禹锡 董其昌 王慎中 释文珦 戴复古 王冕 李攀龙 宋褧 陈宝琛 高启 李昌祺 赵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