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有客字晦叔,东皋岁收可饘粥。
何为得饱尚多忧,岂是老穷无止足。
十日之中九日病,以杖扶行惧颠覆。
呜呼一歌兮歌意长,风林助我鸣悲商。
有客有客字晦叔,东皋岁收可饘粥。
何为得饱尚多忧,岂是老穷无止足。
十日之中九日病,以杖扶行惧颠覆。
呜呼一歌兮歌意长,风林助我鸣悲商。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之人生活困顿的景象。"有客有客字晦叔",开篇即以晦涩之名指称此客,暗示其身份微末或地位低下。接着,“东皋岁收可饘粥”表明这位客人依赖的是东皋的年终收成,而“饘粥”则透露出生活的艰难和食物的简陋。
诗人随后写到“何为得饱尚多忧,岂是老穷无止足”,即便吃饱了也仍有许多烦恼,这可能是因为年迈、贫困且四处流离的现状。"十日之中九日病,以杖扶行惧颠覆",则形象地描绘出老人疾病缠身、行动不便的悲惨生活。
最后,“呜呼一歌兮歌意长,风林助我鸣悲商”表达了诗人的深沉哀伤和对命运的无奈。整首诗通过对这位客人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对于人生苦难的同情与理解。
此诗采用了古朴高远的辞藻,音节悲壮,与杜甫的风格颇为相似。在宋代,这种模仿前贤、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创作手法并不罕见。
四体支吾两鬓秋,一生知足百无愁。
洞霄香火手加额,太玉山园茅盖头。
归去来兮交未息,不知我者谓何求。
若人共说无生话,一句抛来一句酬。
乃翁旧取燕山第,子恰从人去使燕。
孽子孤臣应有泪,祖功宗德本无边。
离离故国摇鞭影,耿耿新诗贮腹便。
父老相逢勤劳苦,为言咫尺中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