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朗上人归匡庐》
《送朗上人归匡庐》全文
明 / 林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浮杯渡海寄行踪,归去匡庐若个峰。

月满空山行迹遍,心通万法看经慵。

萝深自识云中寺,秋晚遥寻涧底钟。

共有东林莲社约,寒流石上几时逢。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归隐匡庐的情景,充满了禅意与自然之美。首句“浮杯渡海寄行踪”,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僧人漂泊不定的生活,仿佛他乘着酒杯在海上航行,寻找心灵的归宿。接着,“归去匡庐若个峰”一句,点明了僧人最终选择的栖息地——庐山,用“若个峰”暗示了选择的自由与多样性。

“月满空山行迹遍”描绘了夜晚山中僧人行走的景象,月光洒满寂静的山谷,他的足迹遍及每一处,既展现了僧人的孤独与自由,也寓意着修行之路的漫长与坚定。“心通万法看经慵”则表达了僧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与内心的宁静,即使面对繁复的经文,也感到无须过多阅读,因为心已通达万物之理。

“萝深自识云中寺,秋晚遥寻涧底钟”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僧人归隐生活的静谧与和谐。深邃的藤萝中隐藏着寺庙,秋日傍晚,僧人沿着溪流探寻钟声的来源,这一场景既体现了僧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象征着心灵的指引与发现。

最后,“共有东林莲社约,寒流石上几时逢”表达了诗人与僧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未来的期许。东林莲社是佛教中的一个修道团体,此处借指僧人与诗人的共同信仰与追求。寒流石上,预示着两人虽相隔遥远,但心灵的相遇与交流将如同冬日里的温暖,随时可能发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归隐生活中的禅意与自然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其精神世界的共鸣与向往。

作者介绍

林鸿
朝代:明

林鸿,明洪武十六年(1383)前后在世。字子羽,福建福清县城宏(横)街人。洪武初年,以《龙池春晓》和《孤雁》两诗得到明太祖赏识,荐授将乐训导,洪武七年(1374年)拜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年未四十自免归。善作诗,诗法盛唐,为“闽中十才子”之首。诗法盛唐,书临晋帖,殆逼真矣,惜惟得其貌。《福清县志·人物志》记载:“……先朝遗老如吴海、陈亮辈皆极推许。
猜你喜欢

六鱼

春愁看不极,空谷此情疏。

地僻先明月,天涯迟素书。

立残三尺雪,坐老一园蔬。

岂待东风至,云中香有馀。

(0)

春兰二首·其一

纫佩无端入楚词,为怜清绝寄相思。

幽根自有同心调,万壑千峰臭味知。

(0)

绝句

折花相赠为多情,千里持来意不轻。

谁知更有多情者,抛却花枝两泪倾。

(0)

山行

世上閒人岂易得,不妨无事上山行。

松风落落溪云外,难得秋原一望晴。

(0)

谢君章郡丞入山

洪都司马署黄堂,地控湖山过石梁。

松下襜帷纡仄径,云中飞盖掩斜阳。

白莲有社惭非主,黄独煨寒笑大方。

不弃龙钟垂顾盼,长林丰草尽生光。

(0)

许太守浣月入山

使君为政讼应稀,乱后民生贵息机。

饲鹤衙斋秋日永,寻僧山院晚风微。

意消坐对忘宾主,论发由中绝是非。

我亦无心方外侣,閒云流水共依依。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凌濛初 薛综 黄损 李晔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乐婉 法照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