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峰头旧结庐,承恩初下紫泥书。
尊传白兽添春酒,驾引青牛易鹭车。
桓典已闻推避马,于公能自应高闾。
祥光夜夜瞻南极,总是前星映彩馀。
四百峰头旧结庐,承恩初下紫泥书。
尊传白兽添春酒,驾引青牛易鹭车。
桓典已闻推避马,于公能自应高闾。
祥光夜夜瞻南极,总是前星映彩馀。
此诗描绘了一位侍御曾泽卿因其东宫恩赐,封其父官职的情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封建社会中权力与家族荣耀的紧密联系。
首句“四百峰头旧结庐”,描绘出曾泽卿父亲居住在群山环绕的古老居所,隐喻其家族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接着,“承恩初下紫泥书”一句,点明了东宫恩赐的背景,紫泥书象征着皇家的正式诏令,表达了恩赐的庄重与权威。
“尊传白兽添春酒,驾引青牛易鹭车”两句,通过具体的仪式细节,进一步渲染了封赏的隆重气氛。白兽尊代表尊贵的礼器,春酒则是庆祝的佳酿;青牛与鹭车则暗示了出行的豪华与尊崇,体现了封赏的规格之高。
“桓典已闻推避马,于公能自应高闾”引用了桓典和于公的典故,前者是关于谦让美德的故事,后者则与清廉公正相关。这两句既是对曾泽卿家族美德的赞颂,也暗含对其未来行为的期待,希望他们能够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
最后,“祥光夜夜瞻南极,总是前星映彩馀”以祥瑞的光芒和星辰的比喻,预示着曾泽卿及其家族未来的荣光与辉煌。南极星常被视为吉祥之兆,而“总是前星映彩馀”则表达了对家族荣耀将延续不息的信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曾泽卿及其家族的荣耀与成就,也蕴含了对美德传承与家族荣耀延续的美好祝愿,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家族荣誉和社会地位的重视。
人自怜春春未去。
萱草石榴,也解留春住。
只道送春无送处。
山花落得红成路。
高处莺啼低蝶舞。
何况日长,燕子能言语。
会与光阴相客主。
晴云又卷西边雨。
五月进农黍,三叶换阶蓂。
不知今夕何夕,嵩岳庆生申。
莲幕泮宫小试,花悬二车遍历,所至蔼芳声。
一札颁明诏,千里寄专城。
席方温,边报警,塞飞尘。
腹中数万兵甲,笑却狄人兵。
金印明年如斗,黄阁有人引类,阔步到公卿。
遥拜祝椿算,长愿侍枫宸。
两叶蓂开,千年桃熟,恰近秋期十三日。
寿星辉映福星现,寿山高对城山立。
蕊宫仙,王母宴,瑶池客。
齐劝芳樽斟玉液。
齐唱新词翻玉笛。
岁岁今朝陪燕集。
荣华富贵长年出,重重锦上花添色。
谢庭兰,燕山桂,登科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