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卿原不识燕丹,秪为田光一死难。
慷慨悲歌惟击筑,萧萧易水至今寒。
荆卿原不识燕丹,秪为田光一死难。
慷慨悲歌惟击筑,萧萧易水至今寒。
此诗《咏史(其一)》由明代诗人李贽所作,通过对荆轲与田光的故事进行艺术化的演绎,展现了慷慨悲壮的历史人物形象。
首句“荆卿原不识燕丹”,开篇即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引入主题,暗示荆轲与燕太子丹之间的关系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主从关系,而是通过“不识”二字,强调了两人之间情感的复杂性和深度。接着,“秪为田光一死难”一句,点明了荆轲之所以决定刺秦,是因为对田光的忠诚与承诺,这种为了朋友而牺牲自我的精神,成为了全诗的核心。
“慷慨悲歌惟击筑”描绘了荆轲临行前的场景,通过“慷慨”二字,表现了他面对生死抉择时的豪迈与决绝。“惟击筑”则暗示了他以音乐作为表达情感的方式,将个人的悲壮与坚定融入了音乐之中,使得这一场景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最后一句“萧萧易水至今寒”以景结情,将历史的氛围与自然景象相结合,通过“易水”这一地点的象征意义,强化了整个故事的悲剧色彩。同时,“至今寒”不仅指天气的寒冷,更暗含着人们对荆轲及其行为的长久怀念与敬仰之情,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综上所述,《咏史(其一)》通过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英雄气概的历史人物形象,同时也表达了对忠诚、牺牲与友情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历史韵味的佳作。
处处江边阁,悠悠客子诗。
欲知岁不与,验取鬓中丝。
风雨凄其作,江山益尔奇。
怜渠不解语,有恨莫能知。
久客浑忘赖,群山得细看。
身如悟浮没,诗喜助波澜。
塑象观殊诡,作钟怀叛干。
东湖空壮丽,芝岭漫林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