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林虚白室,净几太玄经。
养拙关幽独,凝思启性灵。
空阶沉霁月,县牖内秋星。
不寐时披户,流飙暗激萤。
晚林虚白室,净几太玄经。
养拙关幽独,凝思启性灵。
空阶沉霁月,县牖内秋星。
不寐时披户,流飙暗激萤。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静坐于空寂之中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幽静而深邃的世界。首句“晚林虚白室”,以“晚”字点明时间,以“虚白”二字渲染出室内清冷、空旷的氛围,为全诗定下了一种孤寂的基调。接着,“净几太玄经”一句,通过“净”与“太玄”的对比,既展现了室内环境的整洁,也暗示了内心的纯净与深邃。
“养拙关幽独,凝思启性灵”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通过“养拙”(即保持内心的淡泊与宁静)和“凝思”(集中精神思考),表达了在孤独中寻求心灵深处智慧的追求。这里,“幽独”不仅指物理空间的孤寂,更蕴含着精神层面的自我探索与超越。
“空阶沉霁月,县牖内秋星”描绘了室外的景致。月光洒在空荡的台阶上,显得格外明亮而宁静;室内则悬挂着秋夜的星辰,仿佛将宇宙的浩瀚带入了小小的室内空间。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与天地合一的意境。
“不寐时披户,流飙暗激萤”则是对诗人深夜难以入眠的状态的描写。他披开门户,让凉风拂面,观察着夜空中微弱的萤火虫在暗夜中闪烁。这一细节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也反映了他在静夜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静坐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深邃与对自然美的向往,以及在孤独中寻求精神解脱的哲学思考。
北去南来,凡几度、风沙行李。
离又合、新欢旧恨,古今何已。
风鉴俄瞻衡宇外,月明照见寒江底。
问朱丝白雪尚依然,知音几。无所作,谁成毁。
非所望,何悲喜。谓人生得失,卷舒天耳。
病骨支离羁思乱,此情正要公料理。
但无言、手捉玉连环,东南指。
五福一日寿,七十古来稀。
鲸川兄弟何事,接武上期颐。
添是商颜四皓,减即西周二老,白鹤一行飞。
紾臂阋墙者,何地望余辉。世皆云,家积善,庆相随。
三椿堂上,阴德几许只天知。
子弟联芳并秀,戏彩称觞先后,和气蔼春熙。
本大枝叶茂,门户看巍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