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
- 鉴赏
此句“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出自《庄子·外物》中的寓言故事,通过比喻揭示了文字记载的重要性以及其可能带来的误解或曲解。
“书三写”意味着同一内容经过三次书写或传抄后,可能会产生细微甚至显著的差异。这在古代手抄文献的时代尤为常见,因为当时的复制技术并不精确,容易出现笔误或理解偏差。
“鱼成鲁”和“帝成虎”则是两个极端的例子,用来强调文字错误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其中,“鱼成鲁”可能是指原本描述的是鱼类,但在多次传抄后被误写为“鲁”,而“鲁”在古代汉语中与“鱼”音近但意义完全不同,因此造成了概念上的巨大差异。“帝成虎”则可能指的是原本描述的是帝王,但在传抄过程中被误写为“虎”,同样造成了概念上的巨大扭曲。
这个寓言故事旨在提醒人们在处理文字信息时要保持警惕,确保准确性和真实性,避免因传抄过程中的疏忽而导致的误解或谬误。它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知识传承和文献校订的重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挽正字南仲四首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