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经翻罢,檀篆薰残,山屏镇日潇潇。
散遍天花,人间犹话灵箫。
门前涨添鸳水,问新来、谁系兰桡。
瑶台畔,乍春云悄倚,写尽无聊。
还忆莲帷人病,渐佛妆慵整,闲了珠翘。
梦怯清钟,分明身似芭蕉。
相怜画窗瘦影,倩留题、衫角裙腰。
空费泪,又枫江、悽断暮潮。
贝经翻罢,檀篆薰残,山屏镇日潇潇。
散遍天花,人间犹话灵箫。
门前涨添鸳水,问新来、谁系兰桡。
瑶台畔,乍春云悄倚,写尽无聊。
还忆莲帷人病,渐佛妆慵整,闲了珠翘。
梦怯清钟,分明身似芭蕉。
相怜画窗瘦影,倩留题、衫角裙腰。
空费泪,又枫江、悽断暮潮。
这首词以贝经和檀篆的意象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暗示着道人清微在空山中独自品味雨声的深沉心境。"散遍天花,人间犹话灵箫",运用了天花和灵箫的象征,将雨声比喻为仙音,流露出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
接下来,词人描绘了门前鸳鸯戏水的场景,询问是否有人划船而来,增添了画面的生动与动态。"瑶台畔,乍春云悄倚,写尽无聊",通过描绘春云轻倚的画面,表达了道人在孤独中的百无聊赖,以及对往昔繁华的怀念。
词的下片转向回忆,提及病中的爱人,她的美丽不再精心装扮,只剩窗边孤单的身影。"梦怯清钟,分明身似芭蕉",借芭蕉易折的形象,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脆弱和对爱人的深深思念。
最后,词人感叹画窗外的枫江暮潮,凄凉的景象与内心的情感交织,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了深深的哀愁和无尽的遗憾。整首词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词人对清微道人生活状态的深刻理解和同情。
我恨不如江头人,茅屋四壁旁无邻。
茅穿雨漏岁一缚,松叶为盖沙为茵。
大儿五更催解缆,去时冥冥天尚暗。
老妻走出呼小儿,大儿小儿下幽磡。
小儿髻如椎,年可十七八。
捩然汲水胜过獭,平生见鱼偏好杀。
穿于龙国恒探珠,若遇鲛人敢笞挞。
轻风飘飘日卓午,鱼卖江村晒鱼罟。
偃然一笑载酒归,人谓此实鱼之虎。
横江中心翻白波,小儿船尾发棹歌。
白头老翁喜奈何,我有嘉客新相过。
十年不见鬓较皤,矢口论事如悬河。
《黄庭》一卷读已多,老妻肘翁云靡他。
翁呼濯釜烧稿苇,我见船归置樽簋。
岂无大鱼大如豕。
君不见良工画翁画客画山亦画水,意在江心两儿子。
《题曾光表山水图》【明·罗玘】我恨不如江头人,茅屋四壁旁无邻。茅穿雨漏岁一缚,松叶为盖沙为茵。大儿五更催解缆,去时冥冥天尚暗。老妻走出呼小儿,大儿小儿下幽磡。小儿髻如椎,年可十七八。捩然汲水胜过獭,平生见鱼偏好杀。穿于龙国恒探珠,若遇鲛人敢笞挞。轻风飘飘日卓午,鱼卖江村晒鱼罟。偃然一笑载酒归,人谓此实鱼之虎。横江中心翻白波,小儿船尾发棹歌。白头老翁喜奈何,我有嘉客新相过。十年不见鬓较皤,矢口论事如悬河。《黄庭》一卷读已多,老妻肘翁云靡他。翁呼濯釜烧稿苇,我见船归置樽簋。岂无大鱼大如豕。君不见良工画翁画客画山亦画水,意在江心两儿子。
https://shici.929r.com/shici/R6mItAf.html
遗金在道吾亦攫,入朝争名战自恶。
胡为徒手长安归,骨瘦脰长如野鹤。
君不见饥䲭低飞啄腐鼠,饱鸣人屋人射女。
又不见鹤飞入层云,赤晴炅炅窥天文。
腹则饥,眼独饱,下栖旧林觉林小。
征西庙前是旧林,凤凰巢高喧百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