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柏岩前,烟霞洞里,清风吹动灵苗。
水升火降,大药自然烧。
歌舞相陪童稚,利名弃、不让渔樵。
忘人我,清贫为乐,怕底是尘嚣。
人来求追荐,千言万语,苦苦相邀。
便加持斋戒,遥拜云寮。
祷告重阳师父,救亡灵、得上青霄。
鸾鹤引,孤魂滞魄,相从总逍遥。
松柏岩前,烟霞洞里,清风吹动灵苗。
水升火降,大药自然烧。
歌舞相陪童稚,利名弃、不让渔樵。
忘人我,清贫为乐,怕底是尘嚣。
人来求追荐,千言万语,苦苦相邀。
便加持斋戒,遥拜云寮。
祷告重阳师父,救亡灵、得上青霄。
鸾鹤引,孤魂滞魄,相从总逍遥。
这首元代马钰的《满庭芳·赴登州黄箓大醮》描绘了一幅超然世外的仙道景象。开篇以“松柏岩前,烟霞洞里”起笔,展现了清幽的山林环境,暗示了修道者的隐逸生活。接下来,“清风吹动灵苗”象征着道家修炼中的精神成长。“水升火降,大药自然烧”暗指修炼过程中的内丹功夫,通过调和身心达到与自然合一。
词中提到的“歌舞相陪童稚,利名弃、不让渔樵”,表达了对世俗功名的淡泊,以及与天真无邪的儿童相伴的快乐,体现出道家追求返璞归真的理想。词人强调“忘人我,清贫为乐,怕底是尘嚣”,表明他已超脱于尘世纷扰之外,享受内心的宁静。
后半部分,词人描述了人们前来祈求超度的情景,他虽接受邀请,但更注重内心的清净与虔诚,通过斋戒和遥拜的方式向仙师求助。最后,词以“鸾鹤引,孤魂滞魄,相从总逍遥”作结,寓意在仙道的引领下,亡者灵魂得以解脱,随仙鹤飞翔,进入永恒的逍遥境界。
整首词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道教崇尚自然、追求超脱的思想,以及词人对道家修行生活的独特感悟。
秋压更长,看见姮娥瘦如束。
正古花摇落,寒蛩满地,参梅吹老,玉龙横竹。
霜被芙蓉宿。红绵透、尚欺暗烛。
年年记、一种凄凉,绣幌金圆挂香玉。
顽老情怀,都无欢事,良宵爱幽独。
叹画图难仿,橘村砧思,笠蓑有约,莼洲渔屋。
心景凭谁语,商弦重、袖寒转轴。
疏篱下、试觅重阳,醉擘青露菊。
滞冻释阳渊,嫩和改阴囿。
草色谁与媒,青青一何骤。
美人振长袖,伫立伤年少。
芳红不少留,况乃飘残照。
飘零可柰何,四气如环珂。
白云虽有反,不反亦已多。
曲流伤直水,远荫无近柯。
谁令天有汉,杳杳隔秋娥。
桂林有秋色,洞庭有秋波。
濯衣千仞溪,涤垢非悦眼。
涓辰万里游,宁以霖雨缓。
丈夫秉道心,摧挫志逾勉。
岂如甘与橙,南北随所变。
大鹏击逍遥,鹪粒有馀羡。
嗜好非固殊,夫亦各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