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春不住奈春何,飞絮飘红委逝波。
巧舌鸟如莺最小,无名花著子偏多。
萍浮池馆鱼吹浪,香减酴醾燕出窠。
正是绿肥红瘦日,可怜青鬓暗消磨。
留春不住奈春何,飞絮飘红委逝波。
巧舌鸟如莺最小,无名花著子偏多。
萍浮池馆鱼吹浪,香减酴醾燕出窠。
正是绿肥红瘦日,可怜青鬓暗消磨。
这首清代袁棠的《送春有感》描绘了春天即将逝去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春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首句“留春不住奈春何”直接抒发了对春去的无力挽留之情,如同留住春天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能任其自然离去。
“飞絮飘红委逝波”通过柳絮纷飞、花瓣随流水而去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春色消逝的凄美画面,暗示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巧舌鸟如莺最小,无名花著子偏多”则借小鸟莺歌和无名小花繁衍后代来寓言生命的延续,尽管个体微小,但生命力顽强。
“萍浮池馆鱼吹浪,香减酴醾燕出窠”描绘了池塘边的动态场景,萍藻漂浮,鱼儿戏水,酴醾花香渐淡,燕子开始新巢,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更迭与变迁。
最后,“正是绿肥红瘦日,可怜青鬓暗消磨”以“绿肥红瘦”形容春末花朵凋零,色彩对比鲜明,同时也暗指诗人青春岁月的流逝,感叹时光无情,青春易逝。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寓言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流转,具有浓厚的人生哲理意味。
君操笔耒启新畲,耕遍西溪万卷余。
藜杖芒鞋来得得,柳风花雨政疏疏。
是家人物孙如祖,惊代诗文我爱渠。
努力收科无早晚,不须灯下独长嘘。
何人双赠水精瓶,梅花数枝瓶底生。
瘦枝尚带折痕在,隔瓶照见透骨明。
大枝开尽花如雪,小枝未开更清绝。
争从瓶口迸出来,其柰堪看不堪掇。
人言水精初出万壑时,欲凝未凝如冻脂。
上有江海花正盛,吹折数枝堕寒镜。
玉工割取到人问,琢出瓶子和梅看。
至今犹有未疑处,瓶里水珠走来去。
只愁窗外春日红,瓶子化作亡是公。
高台十日不曾登,雨後榰藤拄晚晴。
城外诸峰迎落照,松根细草总斜明。
眼穿岭北书不到,秋入海南愁顿生。
只有荷花旧相识,风前翠盖为人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