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闻水月故相摄,小水还同大虚量。
谁掬银潢下九秋,更想灵槎到天上。
吾闻水月故相摄,小水还同大虚量。
谁掬银潢下九秋,更想灵槎到天上。
这首诗以水与月为题,描绘了小池中水月相映的景象,充满了哲理与想象。
首句“吾闻水月故相摄”,诗人开篇即引用了水与月自然相映成趣的意境,暗示了水与月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联系与和谐。接着,“小水还同大虚量”一句,通过对比小水与虚空的容量,表达了即使是最微小的事物,也能拥有与广阔宇宙相媲美的深邃与包容。
“谁掬银潢下九秋”一句,运用了银河的比喻,将小池中的水比作从银河中汲取的清澈之水,仿佛是秋天银河的倒影,既形象又富有诗意。而“更想灵槎到天上”则进一步延伸了这一想象,让人联想到传说中的仙槎,能够穿越天际,到达仙境,表达了对自由与超越世俗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小池中水月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超脱现实、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语言简洁而富有意蕴,巧妙地运用了比喻与联想,使得读者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那份对美好事物的细腻情感与深刻思考。
汉江东抱楚山流,先垄犹余土一抔。
庙冷桐乡耆旧逝,田荒栗里子孙愁。
兵戈隔梦三千里,霜露伤心二十秋。
荒隧天寒乌鸟下,空林日落白狐游。
碑焚断石经时变,碗出遗金有夜偷。
过客尚知来下马,仙翁谁复指眠牛。
拟从樊口迁京口,遥别沙头下石头。
高士束刍思致奠,故人惠麦久维舟。
已知多病垂垂老,敢为长贫故故留。
为政幸逢宗正恕,申情当念子平忧。
劬劳罔报生何益,存殁沾恩死必酬。
愿及清明三月节,一盂麦饭洒松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