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芜湖述哀》
《芜湖述哀》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一战芜湖丧六师,南朝宗社遂倾移。

花当竟系降王组,细柳难张大将旗。

马角不曾生大漠,龙髯谁为葬焉支。

秦淮父老多哀慕,岁岁清明祭不迟。

(0)
鉴赏

这首《芜湖述哀》是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与哀悼之情。

首句“一战芜湖丧六师”,开篇即点明了事件的严重性——一次战役导致六支军队的损失,暗示了战争的残酷与惨烈。接下来,“南朝宗社遂倾移”一句,揭示了这场战役对政权的影响,意味着南朝的统治基础因此动摇,政权的稳定性受到威胁。

“花当竟系降王组,细柳难张大将旗。”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以“花当”和“细柳”分别象征投降的君主和失去指挥的大将,表达了对战争中失利将领和君主的同情与惋惜。同时,也暗含了对战争带来的人才流失和国家力量削弱的感慨。

“马角不曾生大漠,龙髯谁为葬焉支。”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马角”与“龙髯”的典故,表达了对战争中无法挽回的损失和逝去生命的哀思。同时,将战场与遥远的地域相连,增强了时空的对比感,使得情感更加深沉。

最后,“秦淮父老多哀慕,岁岁清明祭不迟。”诗人将目光转向了普通百姓,描述了他们在清明时节对逝去英雄的哀悼与纪念,体现了民间对于历史事件的深切记忆与缅怀。这一句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也反映了社会对英雄的尊重与怀念。

综上所述,《芜湖述哀》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思考与哀悼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对战争带来的痛苦与牺牲的深刻反思,以及对英雄与普通民众情感的深切关注。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谒陵承西涯翰长有诗相饯次韵五篇·其四连日忧雨作

黑云成阵作诗邮,不得荒城半日留。

岚黛有情随面出,雷车无定绕空游。

道傍唤转林鸠午,风外飞馀石燕秋。

寸寸入山惊雨意,友人还及念予不。

(0)

题归隐卷

载将风月满船归,多少田园誓自违。

夹路渔樵惊识面,入门儿女笑牵衣。

家山胜似黄泥坂,村酒香于采石矶。

老向太平吾与子,却因佳句忆玄晖。

(0)

与佩之及黄司训汝彝联句六首·其二

每诵停云忆故人,江湖何幸接风神。

论文自托平生契,看竹如偿未了因。

野菜旋挑供午饷,山醅初熟称时巡。

咏歌不减风雩意,坐听征轺走旱尘。

(0)

登山联句

山腰同坐看云生,袖拂长松醉眼明。

天地有情客我辈,古今无计避诗名。

丁丁隔垄闻樵斧,默默何人对石枰。

多病不禁空翠湿,振衣犹自履峥嵘。

(0)

和吊梅宛陵诗韵

诗垒犹传草木馨,烟云长锁旧池亭。

魂游宛下空秋月,客散河阳几曙星。

昆体战降孤帜赤,都官名重一衫青。

晚生欲附宣州派,惭愧牛辕逐凤輧。

(0)

下纹溪过渡调士敬

肩舆出山星已繁,寒月堕影金波翻。

钟声木杪寺门远,灯火渡头人语喧。

浅滩阁舟弄水戏,曲坞问路随乡言。

人生此乐亦不易,风景何如君故园。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诗人
林则徐 韦应物 晏殊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