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淮浊汴争强雄,龟山下閟支祁宫。
高秋水来无远近,荡灭洲渚乘城墉。
千艘衔尾谁复惜,万人雨泣哀将穷。
城中古塔高百尺,下有蜕骨黄金容。
蛟龙百怪不敢近,回风倒浪归无踪。
越商胡贾岂知道,脱身献宝酬元功。
至人已立万物表,劫火仅置毛孔中。
区区淮汴亦何有,一挹可注沧溟东。
胡为尚与水族较,时出变怪惊愚聋。
于乎此意不可诘,仰观飞栱凌晴空。
清淮浊汴争强雄,龟山下閟支祁宫。
高秋水来无远近,荡灭洲渚乘城墉。
千艘衔尾谁复惜,万人雨泣哀将穷。
城中古塔高百尺,下有蜕骨黄金容。
蛟龙百怪不敢近,回风倒浪归无踪。
越商胡贾岂知道,脱身献宝酬元功。
至人已立万物表,劫火仅置毛孔中。
区区淮汴亦何有,一挹可注沧溟东。
胡为尚与水族较,时出变怪惊愚聋。
于乎此意不可诘,仰观飞栱凌晴空。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和子瞻泗州僧伽塔》,描绘了淮河与汴水在龟山下的壮丽景色,以及僧伽塔的神秘力量。诗人通过描绘河水的浩渺和塔的崇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淮汴之水虽强大,但塔内藏有神异之物,使得蛟龙畏惧,风浪平息,象征着智慧与超然的力量。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至人境界的赞美,认为世间万物皆在人的认知之下,而淮汴之水的较量显得微不足道。最后,诗人质疑为何还要与水族计较,暗示了对世俗纷争的超越。整首诗寓言深刻,意境开阔,展现出苏辙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