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花格,野卉不宜琉。
红豆采来沿岸果,瓦盆插满小园蔬。全不费功夫。
瓶花格,野卉不宜琉。
红豆采来沿岸果,瓦盆插满小园蔬。全不费功夫。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生活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生活的和谐之美。
“瓶花格,野卉不宜琉。” 开篇以“瓶花格”为引子,暗示了诗中将展现的是一种自然、朴素的生活场景。接着,“野卉不宜琉”一句,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强调了自然生长的花卉与人工雕琢的装饰品之间的区别,突出了自然之美的独特魅力。
“红豆采来沿岸果,瓦盆插满小园蔬。” 这两句进一步展开画面,红豆与沿岸果实的采摘,以及瓦盆中蔬菜的种植,不仅体现了农耕生活的日常,也蕴含着对自然馈赠的感激之情。红豆与沿岸果的采集,象征着收获与希望;瓦盆中的小园蔬,则是生活朴实而充满生机的体现。
“全不费功夫。” 最后一句点明了这种生活方式的简单与纯粹,无需过多的劳作和装饰,就能享受到自然带来的美好与宁静。这不仅是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也是对返璞归真生活态度的一种倡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简朴生活的深深喜爱和向往,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晁董声名彼一时,夫君下笔与渠齐。
承明厌直辞金马,英荡非关访碧鸡。
山岳动摇增气色,诏书宣布舞群黎。
归期只在千秋节,留赋苍苔凤掖西。
人自穷通诗自诗,管渠人事与天时。
鹤长未便贤凫短,梅早那须笑杏迟。
公子近来忺说病,老夫秋至不曾悲。
人生随分堪行乐,何必兰亭与习池。
一代今文伯,三巴昔产贤。
白珩光宇宙,蓝水暗风烟。
有客曾高枕,升堂见老仙。
梦中五色笔,犹为写鸣蝉。
人静蛩喧天欲霜,不眠独自步风廊。
闲看月走仍云走,知是云忙复月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