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流亦浩荡,何地容我车?
既不容我止,使我来驰驱。
乔木可休息,乃在歧路隅。
后行睨相逼,安能缓斯须?
望村不如鸟,羡水吾非鱼。
风尘感我心,日月其居诸。
川流亦浩荡,何地容我车?
既不容我止,使我来驰驱。
乔木可休息,乃在歧路隅。
后行睨相逼,安能缓斯须?
望村不如鸟,羡水吾非鱼。
风尘感我心,日月其居诸。
这首诗名为《南辕杂诗一百八章》的第七十八章,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驾车南行时的复杂心情与所见所感。
首句“川流亦浩荡,何地容我车?”以浩荡的河流起兴,表达了诗人面对广阔天地时内心的迷茫与困惑,似乎在问自己何处才是归宿,何处可以停歇。接着,“既不容我止,使我来驰驱。”进一步强调了前行的艰难与不得停歇的状态,仿佛在诉说命运的不公与生活的压力。
“乔木可休息,乃在歧路隅。”诗人发现了一些可以稍作休息的乔木,但这些休息之处却偏偏位于岔路口的角落,暗示了人生旅途中的选择与困境。接下来的“后行睨相逼,安能缓斯须?”则表达了诗人对前方未知的恐惧与紧迫感,即使是在短暂的休息时刻也无法真正放松。
“望村不如鸟,羡水吾非鱼。”这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诗人羡慕飞鸟能够自由地飞翔至村庄,而自己却无法像鱼一样在水中畅游,表达了对自由与归属感的渴望。最后,“风尘感我心,日月其居诸。”诗人感叹于外界环境的恶劣与内心的疲惫,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到无奈与无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诗人南行途中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复杂心理状态,以及对自由、平静生活的向往。
尝闻醉乡之乐真且全,青州从事乡之贤。
杯铛三百沃轩旷,眼看万有心陶然。
平生不识饮中趣,糟浆逆鼻忧颓颠。
捧罂徒知咏酒颂,侧弁未始陪宾筵。
丈人襟怀湛秋水,尘埃涤尽中恬渊。
美哉家酿藏之久,誓可与饮无留涓。
宴开设此杯中物,意如割炙何勤虔。
欢诚感激忘既醉,是日饮兴轻金船。
房栊蚕老舒长昼,郊野麦秀清和天。
主人放怀客尽量,谈间标韵凌云烟。
醉歌耳热匪吾事,两腋清风同玉川。
愿言乘兹腾倒景,清都谒帝罗群仙。
酒阑逸思不可遏,笔端诗句如奔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