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棘周袤三丈垣,高门铁锁缄两关。
黄须碧衫下廒吏,白板朱书十行字。
帐前喧呼朝不休,剪旌分队听唱筹。
富家得粟堆如丘,大车槛槛服两牛。
乡间饿夫立墙下,稍欲近前遭吏骂。
长棘周袤三丈垣,高门铁锁缄两关。
黄须碧衫下廒吏,白板朱书十行字。
帐前喧呼朝不休,剪旌分队听唱筹。
富家得粟堆如丘,大车槛槛服两牛。
乡间饿夫立墙下,稍欲近前遭吏骂。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何景明的《官仓行》,描绘了官仓管理的严格和贫富差距的鲜明对比。首句“长棘周袤三丈垣”形象地写出官仓四周防护严密,用棘木围成三丈高的围墙,显示出仓库的重要性和戒备森严。接着,“高门铁锁缄两关”进一步强调了进入的困难,铁锁封闭双门,象征着物资的封闭与控制。
诗人通过“黄须碧衫下廒吏”描绘出管理官仓的官员,他们身着官服,严肃认真。仓库内的记录清晰可见,“白板朱书十行字”,揭示了官仓账目的严谨。然而,这种秩序背后,却是“帐前喧呼朝不休”的繁忙景象,官员们忙碌地指挥搬运粮食。
富人得到的粮食堆积如山,“大车槛槛服两牛”,展现出豪奢的运输场面,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乡间饿夫立墙下”,那些饥饿的农民只能远远望着,稍有接近就会遭到“吏骂”。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和官府对底层民众的冷漠无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官仓为切入点,揭示了明朝社会的阶级矛盾和不公,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