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坐歌舞处,无由更习曲。
琵琶绝巧声,琴弦断不续。
花帐后人眠,前人自薄福。
生坐七宝堂,死入土角触。
丧车相勾牵,鬼朴还相哭。
日理几千般,光影急迅速。
平坐歌舞处,无由更习曲。
琵琶绝巧声,琴弦断不续。
花帐后人眠,前人自薄福。
生坐七宝堂,死入土角触。
丧车相勾牵,鬼朴还相哭。
日理几千般,光影急迅速。
这首诗描绘了人生的无常与悲苦,通过对比生前的繁华与死亡后的凄凉,展现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首句“平坐歌舞处,无由更习曲。”描述了人在生前享受歌舞欢愉的场景,却无法再继续学习新的乐曲,暗示了生命的有限和快乐的短暂。
接着,“琵琶绝巧声,琴弦断不续。”以乐器的损坏象征着生命的终结,美好的事物无法延续,表达了对生命脆弱性的感慨。
“花帐后人眠,前人自薄福。”通过前后人的对比,揭示了人生的不公与命运的无常,前人享受的福泽在后人看来可能只是薄福。
“生坐七宝堂,死入土角触。”生动地描绘了生时的奢华与死后归于尘土的落差,强调了物质财富与精神满足的相对性。
“丧车相勾牵,鬼朴还相哭。”描绘了死亡的景象,丧车的哀悼,鬼魂的哭泣,进一步强化了死亡的沉重与不可逆转。
最后,“日理几千般,光影急迅速。”总结了人生的多变与短暂,每一天都充满了各种事务,但时间却如同快速流逝的光影,一去不复返。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深刻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价值以及生死之间的巨大反差,体现了王梵志对于生命本质的深邃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