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堂上棹?船,小赏庭中玉马鞭。
忽接故人千里信,如投穷汉万缗钱。
懒将贡禹冠频拂,却笑陈蕃榻久悬。
旧日缁郎劳问讯,粗官原不是诗仙。
清和堂上棹?船,小赏庭中玉马鞭。
忽接故人千里信,如投穷汉万缗钱。
懒将贡禹冠频拂,却笑陈蕃榻久悬。
旧日缁郎劳问讯,粗官原不是诗仙。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弼所作的《和答林亨大侍讲》。诗中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林亨大的深厚情谊。首句“清和堂上棹船,小赏庭中玉马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清和堂上泛舟赏景的情景,玉马鞭的使用增添了画面的雅致与趣味。接着,“忽接故人千里信,如投穷汉万缗钱”,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收到友人来信时的喜悦之情,如同给贫困之人送去了万贯钱财,形象地展现了友情的珍贵与温暖。
“懒将贡禹冠频拂,却笑陈蕃榻久悬”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身生活态度的描述。贡禹冠是古代士大夫的帽子,陈蕃榻则出自东汉名士陈蕃的故事,他以待客之诚,使来访者感到宾至如归。这两句诗暗示诗人虽有高洁之志,但并不拘泥于形式,更愿意保持内心的自由与轻松。
最后,“旧日缁郎劳问讯,粗官原不是诗仙”两句,诗人以“缁郎”自谦,表示自己虽然身为官员,但并非天生的诗人。这既是对友人的礼貌问候,也是对自己身份的一种自我认知,体现了诗人谦逊而不失风骨的品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典故运用,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其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态度,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华亭新伟观,胜地得高雄。
凭栏徒倚要眇,万里景无穷。
好是江流萦绕,那更云天舒阔,叠嶂倚晴空。
眼界无尽藏,怀抱有清风。
主人贤,开绮席,泛金钟。
放怀一笑,许我满酌醉颜红。
只恐玺书即下,促起飞凫东去,行作黑头公。
还记今朝客,曾待一杯同。
风驭过姑射,云佩挹浮丘。
丁宁月姊,为我澄霁一天秋。
尽展冰奁玉鉴,要看瑶台银阙,万里冷光浮。
分与世间景,好在水边楼。
想霓裳。
呈妙舞,起清讴。
蓝桥何处,试寻玉杵恣追游。
拟待铅霜捣就,缓引琼浆沈醉,谁信是良筹。
长啸跨鲸背,不必愿封留。
富贵本何物,底用苦趋奔。
都为造物娱弄,人事覆来翻。
须索高抬目力,觑破只同儿戏,不必更重论。
但愿吾长健,赢得日加飧。
衣轻裘,乘驷马,驾高轩。
算来荣耀,终输渔叟钓江村。
休叹谋身太拙,未必折腰便是,炙手几曾温。
清议不可辱,千古要长存。
碧眼真仙,算元住、蓬莱宫里。
记当日、等闲跨鹤,人间游戏。
要把忠勋扶帝业,更将姓字联宗系。
拥朱轮、特地为民来,诗书帅。
千里地,都和气。
十万户,生欢喜。
祝黄堂眉寿,歌谣鼎沸。
莫惜春醅供燕豆,便承芝检朝天陛。
看云屏、隔坐并貂蝉,双清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