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侧虞戈兵,流离厌山谷。
师兴解重围,乱定出荼毒。
提携望乡关,老稚甘趼足。
故里成丘墟,门巷亡诘曲。
大木亦已薪,蔓草行可束。
东邻杀翁媪,祸难云最酷。
白骨在草间,零落不相属。
西家各奔窜,系掳及僮仆。
当时黄金囊,掉头不肯赎。
新交半亡没,变故谁记录。
举家竟何归,寄食叹局促。
凶年大军后,旱气日熇熇。
涸井不供炊,垢腻那得浴。
不知病瘦躯,何以度蒸溽。
自从关陜乱,威弧殊未韣。
十人九无家,荡析岂所欲。
微生何足论,主食久不玉。
但愿早休兵,四海各安俗。
反侧虞戈兵,流离厌山谷。
师兴解重围,乱定出荼毒。
提携望乡关,老稚甘趼足。
故里成丘墟,门巷亡诘曲。
大木亦已薪,蔓草行可束。
东邻杀翁媪,祸难云最酷。
白骨在草间,零落不相属。
西家各奔窜,系掳及僮仆。
当时黄金囊,掉头不肯赎。
新交半亡没,变故谁记录。
举家竟何归,寄食叹局促。
凶年大军后,旱气日熇熇。
涸井不供炊,垢腻那得浴。
不知病瘦躯,何以度蒸溽。
自从关陜乱,威弧殊未韣。
十人九无家,荡析岂所欲。
微生何足论,主食久不玉。
但愿早休兵,四海各安俗。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之后,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悲惨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首句“反侧虞戈兵,流离厌山谷。”开篇即点明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民的流离失所。接着,“师兴解重围,乱定出荼毒。”描述了战争结束后的惨状,人们从战火中解脱出来,却也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和痛苦。
“提携望乡关,老稚甘趼足。”写出了人们渴望回到家乡的心情,即使路途艰难,也愿意忍受。然而,“故里成丘墟,门巷亡诘曲。”故乡已经变成废墟,道路扭曲,家园不再。
“大木亦已薪,蔓草行可束。”树木被砍伐殆尽,只剩下杂草丛生。接着,“东邻杀翁媪,祸难云最酷。”描绘了邻里的不幸遭遇,老人和妇孺遭受了极大的伤害。
“白骨在草间,零落不相属。”尸体散落在荒野,无人认领,凄凉至极。而“西家各奔窜,系掳及僮仆。”则展示了更多家庭的破碎,亲人离散。
“当时黄金囊,掉头不肯赎。”表达了对人性冷漠的批判,即使有钱财也不愿救助他人。接下来,“新交半亡没,变故谁记录。”感叹于世事变迁,许多事情难以记录下来。
“举家竟何归,寄食叹局促。”描述了人们无家可归,只能寄居他处的困境。“凶年大军后,旱气日熇熇。”指出灾年之后,又遇干旱,生活更加艰难。
“涸井不供炊,垢腻那得浴。”描述了水资源的匮乏,人们连基本的生活需求都无法满足。“不知病瘦躯,何以度蒸溽。”表达了对疾病和炎热天气的担忧。
最后,“自从关陜乱,威弧殊未韣。”总结了自战争爆发以来,局势仍未平息。“十人九无家,荡析岂所欲。”强调了战争导致的家庭破碎,这是人们不愿看到的结果。
“微生何足论,主食久不玉。”表达了对生命价值的反思,以及对食物短缺的无奈。“但愿早休兵,四海各安俗。”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希望国家早日安定,人民能够过上正常的生活。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战乱后社会现状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强烈渴望。
虎啸谷风起,龙跃景云浮。
同声好相应,同气自相求。
我情与子亲,譬如影追躯。
食共并根穗,饮共连理杯。
衣共双丝绢,寝共无缝裯。
居愿接膝坐,行愿携手趋。
子静我不动,子游我不留。
齐彼同心鸟,譬此比目鱼。
情至断金石,胶漆未为牢。
但愿长无别,合形作一躯。
生为并身物,死为同棺灰。
秦氏自言至,我情不可俦。
朝骑五花马,谒帝出银台。
秀色谁家子,云车珠箔开。
金鞭遥指点,玉勒近迟回。
夹毂相借问,疑从天上来。
蹙入青绮门,当歌共衔杯。
衔杯映歌扇,似月云中见。
相见不得亲,不如不相见。
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
胡为守空闺,孤眠愁锦衾。
锦衾与罗帏,缠绵会有时。
春风正澹荡,暮雨来何迟。
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
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
当年失行乐,老去徒伤悲。
持此道密意,毋令旷佳期。
相逢红尘内,高揖黄金鞭。
万户垂杨里,君家阿那边。
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籍,绿叶成阴子满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