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游于独,乃情知者谁。
时光新旧岁,节物浅深枝。
鸦攫春祠敏,鸢窥野烧痴。
田园有妙理,吾悔得之迟。
是日游于独,乃情知者谁。
时光新旧岁,节物浅深枝。
鸦攫春祠敏,鸢窥野烧痴。
田园有妙理,吾悔得之迟。
这首诗《独游》由宋代诗人唐庚所作,描绘了诗人独自出游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首句“是日游于独”,点明了出游的时间和状态——独自一人,享受着宁静与自由。接着,“乃情知者谁”一句,引人深思,似乎在问自己,是谁在体验这份情感,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自省与探索。
“时光新旧岁,节物浅深枝”两句,将时间与自然景象巧妙结合,既指出了季节更替,也象征着人生的不同阶段。新旧岁代表了时间的流逝,节物浅深枝则描绘了自然界中植物生长的多样性和时间的痕迹。
“鸦攫春祠敏,鸢窥野烧痴”这两句通过乌鸦和鸢鸟的行为,展现了动物对环境的敏感与适应。鸦攫春祠敏,可能是指乌鸦在春天到来时的活跃,而鸢窥野烧痴,则可能是鸢鸟在野外火堆旁的观察,两者都体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智慧。
最后,“田园有妙理,吾悔得之迟”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深刻感悟和遗憾。田园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蕴含着生活的真谛和哲学思考。诗人感叹自己未能早些领悟其中的奥妙,流露出对过去时光的追忆与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深邃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