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春雨二首·其二》
《春雨二首·其二》全文
明 / 夏良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雨凉侵短榻,春睡起偏迟。

鸠拙寻遗构,鹰扬耐蚤饥。

干戈经路滑,箫管动乡悲。

愿和征夫泪,吹来鬓上丝。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雨中的独特情境与情感。首句“雨凉侵短榻”,以细腻之笔描绘了春雨的寒凉,让人感受到室内的清冷与静谧。接着,“春睡起偏迟”则通过人物的行动,展现了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因雨而生出的慵懒与闲适。

“鸠拙寻遗构,鹰扬耐蚤饥。”这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以鸠的笨拙与鹰的勇猛,隐喻人在困境中不同的应对方式。鸠在寻找旧日的建筑遗迹,或许象征着对过往的怀旧与探索;而鹰则在忍受早饥,可能寓意着坚韧与自立。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画面感,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干戈经路滑,箫管动乡悲。”这两句将自然景象与社会背景相结合,描绘了一幅战乱背景下,人们生活艰难、思乡之情难以抑制的画面。干戈之路的滑,既指实际的道路状况,也暗喻了社会动荡不安的环境。箫管之声,本是乐曲,但在乡愁的触动下,却化为了哀伤的旋律,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最后,“愿和征夫泪,吹来鬓上丝。”诗人以愿望的形式,表达了对征夫(在外征战的士兵)的同情与关怀。希望自己的泪水能与征夫的相融,寄托了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亲人安危的担忧。这一句情感真挚,充满了人道主义色彩,将个人的情感与更广阔的社会关怀联系在一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雨、自然景物、社会现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体现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与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夏良胜
朝代:明

(1480—1538)明江西南城人,字于中。正德三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调吏部,进考功员外郎,以谏南巡,被杖除名。嘉靖初复职。以争“大礼”,阻张璁等超擢,遭忌恨。迁南京太常少卿。被仇者所讦,谪戍辽东。有《东洲初稿》、《中庸衍义》、《铨司存稿》。
猜你喜欢

游径山蕴常上人字无可以山中秋日十诗求和因次韵·其五

攀条叶脱惊徂岁,照影波清怅病颜。

好似兰台感秋客,送归临水与登山。

(0)

游径山蕴常上人字无可以山中秋日十诗求和因次韵·其四

五峰崷崒势萦回,国一当年手自开。

莫向兰袍认遗像,此心无去亦无来。

(0)

走笔再和凤凰山十韵酬良器解元兼呈文中宣德·其十

结友忘怀契道真,水云情话似亲亲。

爱君叶落云飞句,知是才高压众人。

(0)

凤凰山泉石胜绝去城无几里而前此未有知者偶因休吏与文中良器二士访寻得瑰奇卓绝之观于荆棘草莽间相顾大笑因崇基趾筑亭榭疏泉甃池为登临啸咏之地九月二十五日游陟归夜作小诗十首·其十

消尽机心独保真,无情云外合相亲。

安心丈六奇礓石,不是山间射虎人。

(0)

凤凰山泉石胜绝去城无几里而前此未有知者偶因休吏与文中良器二士访寻得瑰奇卓绝之观于荆棘草莽间相顾大笑因崇基趾筑亭榭疏泉甃池为登临啸咏之地九月二十五日游陟归夜作小诗十首·其九

阴森行尽古榕林,别有幽奇路可寻。

渔舍傍溪人不见,弄晴水鸟自浮沈。

(0)

少蕴内翰示和朱氏新治涧泉之什依韵和两绝·其一

桐川旧传七里濑,洛宅仍誇八节滩。

楼耸桥横堕波影,未应能胜此山间。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洪昇 郭麐 冯云山 高鹗 乐钧 徐锡麟 沈复 林嗣环 王穉登 刘元卿 憨山德清 沈自晋 王琼 朱栴 罗贯中 施耐庵 元顺帝 元文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