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十二,鼓声动地。云水上来,讨甚巴鼻。
直饶天雨四花,争似归堂打睡。
今朝十二,鼓声动地。云水上来,讨甚巴鼻。
直饶天雨四花,争似归堂打睡。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守净所作的《偈二十七首》中的第十八首。它以日常生活中的场景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喧嚣的厌倦。"今朝十二,鼓声动地"描绘出早晨时分,寺庙钟鼓声震耳欲聋的画面,暗示了外界的热闹与喧嚣。"云水上来,讨甚巴鼻"运用口语化的表达,意思是云游僧人前来,询问有何目的或需求,暗指他们追求的是精神层面的满足,而非世俗的物质。
"直饶天雨四花"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对比,"四花"可能是指佛经中的四种花,象征佛法的繁复深奥,即使天降佛法之雨,也比不上"归堂打睡"的简单宁静。"归堂打睡"形象地写出诗人渴望回到安静的禅堂,享受片刻的休息和内心的平静。
整首诗通过日常细节和生动的比喻,传达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内心清净的愿望,体现了禅宗崇尚自然、简朴生活的理念。
与道共浮沈,人间岁月深。
是非园吏梦,忧喜塞翁心。
细草谁开径,芳条自结阴。
由来居物外,无事可抽簪。
律仪通外学,诗思入禅关。
烟景随缘到,风姿与道闲。
贯花留静室,咒水度空山。
谁识浮云意,悠悠天地间。
衰鬓辞馀秩,秋风入故园。
结茅成暖室,汲井及清源。
邻里桑麻接,儿童笑语喧。
终朝非役役,聊寄远人言。
朝沐敞南闱,盘跚待日晞。
持梳发更落,览镜意多违。
吾友见尝少,春风去不归。
登高取一醉,犹可及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