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六幅。和山前春水,朝来齐绿。
指点前村古寺,隔水经幡烟际矗。
竟买蜻蜓,斜穿略彴,摇皱溪梢一痕玉。
隐隐钟声,迢迢僧语,风亚半墙竹。
遥青媚寺添幽独。意中人恰到,吟情倍足。
小院松涛又将熟。笑向空王,十载尘襟,一时尽沐。
斜日归庄,落红成陈,依旧閒愁万斛。
春山六幅。和山前春水,朝来齐绿。
指点前村古寺,隔水经幡烟际矗。
竟买蜻蜓,斜穿略彴,摇皱溪梢一痕玉。
隐隐钟声,迢迢僧语,风亚半墙竹。
遥青媚寺添幽独。意中人恰到,吟情倍足。
小院松涛又将熟。笑向空王,十载尘襟,一时尽沐。
斜日归庄,落红成陈,依旧閒愁万斛。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山水间的静谧与生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趣的融合。开篇“春山六幅”,以“六幅”比喻春山的连绵不绝,形象地描绘出春日山色的丰富与层次感。“和山前春水,朝来齐绿”,春水在朝阳的照耀下,呈现出一片翠绿,与山色相映成趣,展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接着,“指点前村古寺,隔水经幡烟际矗”,诗人通过“古寺”、“经幡”等元素,不仅勾勒出寺庙的庄严与历史感,也暗示了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而“竟买蜻蜓,斜穿略彴,摇皱溪梢一痕玉”,则以蜻蜓的轻盈与溪水的清澈,共同营造了一种动态与静态交织的画面美,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灵动。
“隐隐钟声,迢迢僧语,风亚半墙竹”,钟声与僧语交织,与远处竹林的轻轻摇曳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最后,“遥青媚寺添幽独”,进一步强调了寺庙的静谧与独特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环境的深深喜爱与向往。
“意中人恰到,吟情倍足”,诗人遇到了心中的朋友,在僧寮中品茗谈心,情感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增添了诗歌的人文色彩。而“小院松涛又将熟”,则以松涛预示着时间的流逝,暗示了岁月的流转与人生的无常。
“笑向空王,十载尘襟,一时尽沐”,诗人以轻松的态度面对人生,表示自己在与朋友的交谈中,心灵得到了洗涤与净化,体现了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友情的珍视。
“斜日归庄,落红成陈,依旧闲愁万斛”,日落时分,诗人返回家园,虽然心中仍有万千愁绪,但通过这次与朋友的相聚,这些愁绪似乎得到了某种程度的缓解,体现了人在自然与友情中的自我疗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天山水的美丽、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以及人在自然与友情中的情感体验和心灵净化,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作品。
眉山县前江可怜,昔人饮此俱成仙。
只今独数苏与李,岂伊亲濯玻璃川。
功名事业天所靳,况复真宰持其权。
先公用舍诚有道,不愁轲后真无传。
道山人物今第一,蒹葭玉树犹依然。
东南弱水三万里,亦有跨鹤来翩跹。
至人活国岂无术,丹砂乌喙堪同年。
众工可笑不解事,颠倒规矩求方圆。
向来贲育尝贾勇,彼岂有力能回天。
公今已不负世学,盍先鸥鹭高腾鶱。
窗间借取董狐笔,父子相继书凌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