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处更宜长,十笋藏纤指。
脱得戏衫时,方知有呆底。
舞处更宜长,十笋藏纤指。
脱得戏衫时,方知有呆底。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宋伯仁的作品,名为《梅花喜神谱·其七·欲谢一十六枝》。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舞者和梅花的意象,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深邃情感。
“舞处更宜长,十笋藏纤指。” 这两句是对舞者的动作进行细腻描述。舞者在舞蹈中尽量延长舞姿,以此来表现梅花的清雅脱俗和高贵不群。"十笋"可能指的是梅枝或手指,通过“藏纤指”表达了舞者手法的精细与柔美。
“脱得戏衫时,方知有呆底。” 这两句则是一种意象的转换和深化。在这里,“脱得戏衫时”暗喻梅花谢去之际,而“方知有呆底”则是诗人通过对比发现,即便在舞者换下演出服装之后,也能感受到那种淡定的、不为外界所动的内心世界。这里的“呆底”带有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和坚定。
整首诗以舞者之舞与梅花之美相互映衬,既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境界的追求,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这不仅是对舞蹈艺术的赞美,更是一种精神状态的写照。
一团娇软,是将春揉做,撩乱随风到何处。
自长亭、人去后,烟草萋迷,归来了、装点离愁无数。
飘扬无个事,刚被萦牵,长是黄昏怕微雨。
记那回,深院静,帘幕低垂,花阴下、霎时留住。
又只恐、伊家太轻狂,蓦地和春,带将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