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月窥残酌,天风吹短衣。
山从墟界立,潮曳海云归。
竹屿传清梵,松房占翠微。
已拚逃世鞅,江上理鱼矶。
崖月窥残酌,天风吹短衣。
山从墟界立,潮曳海云归。
竹屿传清梵,松房占翠微。
已拚逃世鞅,江上理鱼矶。
这首诗描绘了金山对月的壮丽景象与诗人超脱世俗的心境。首联“崖月窥残酌,天风吹短衣”以动态之景开篇,崖边的月亮仿佛窥视着诗人的酒杯,天风轻拂,衣袂飘动,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颔联“山从墟界立,潮曳海云归”则将视角拉远,山峦矗立于广阔的平野之上,海潮牵引着云朵缓缓回归,展现了大自然的雄浑与壮美。
颈联“竹屿传清梵,松房占翠微”转而聚焦于细节,竹屿上传来清雅的梵音,松房中占据着一片幽深的翠绿,这一静一动的对比,既体现了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尾联“已拚逃世鞅,江上理鱼矶”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束缚的解脱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他愿意放弃尘世的羁绊,在江边整理鱼具,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不仅展现了金山对月的美景,更传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际天云海无涯,径从一叶舟中渡。
天容海色,浪平风稳,何尝有飓。
鳞甲千山,笙镛群籁,了无遮护。
笑读君佳阕,追寻往事,须信道、忘来去。
闻说钓鲸公子,为才名、鹗书交举。
高怀淡泊,柏台兰省,留连莫住。
万里闽山,不从海道,寄声何处。
怅七年契阔,无因握手,与开怀语。
杏林微雨霁,灼灼满瑶华。
左掖期先至,中园景未斜。
含毫歌白雪,藉草醉流霞。
独限金闺籍,支颐啜茗花。
名高犹素衣,穷巷掩荆扉。
渐老故人少,久贫豪客稀。
塞云横剑望,山月抱琴归。
几日蓝溪醉,藤花拂钓矶。
京洛多高盖,怜兄剧断蓬。
身随一剑老,家入万山空。
夜忆萧关月,行悲易水风。
无人知此意,甘卧白云中。
暗滩水落涨虚沙,滩去秦吴万里赊。
马上折残江北柳,舟中开尽岭南花。
离歌不断如留客,归梦初惊似到家。
山鸟一声人未起,半床春月在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