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兴三十九首·其四》
《杂兴三十九首·其四》全文
宋 / 张镃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日暮前道远,纷纷倒行多。

胡不秉明烛,整驾历前坡。

既衰不戒得,有如圣言何。

平公七十翁,师旷犹琢磨。

(0)
翻译
天色渐晚路途遥远,行人倒退者众多。
为何不手持明亮的蜡烛,整顿车马翻越前方山坡。
年纪已老却不加警惕,这如何能遵循圣贤教诲。
晋平公已是七十岁的老人,师旷仍不断学习精进。
注释
日暮:傍晚。
道远:道路遥远。
纷纷:众多。
倒行:倒退行走。
胡:为什么。
秉:持。
明烛:明亮的蜡烛。
整驾:整顿车马。
既衰:年老。
戒:警惕。
得:能够。
圣言:圣贤的教诲。
平公:晋平公。
七十翁:七十岁的老人。
师旷:古代著名乐师。
犹:仍然。
琢磨:学习、磨炼。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镈的作品,属于《杂兴三十九首》的第四首。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与人生哲理的诗作。

"日暮前道远,纷纷倒行多"这一句描绘出行者在黄昏时分面对长途跋涉的情景。"胡不秉明烛,整驾历前坡"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手持灯烛,整顿马车继续前进的愿望。这里“明烛”象征着智慧与光明,“前坡”则可能指代人生旅途中的艰难险阻。

接下来的两句"既衰不戒得,有如圣言何"表达了诗人对于已经过去而自己未能警醒以避免的错误或过失的反思。这里“既衰”意味着时间已逝,“不戒得”则是指没有从中吸取教训,而“有如圣言何”则是在询问,既然古圣先贤的话语如此深刻,为何自己却不能领悟并实践。

最后两句"平公七十翁,师旷犹琢磨"则是诗人对于年老仍在学习、不断追求的精神态度的赞扬。“平公”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位德高望重之人,“七十翁”形容其年迈之龄,而“师旷犹琢磨”则表明即使是年龄远超过普通人的学者也仍在不断地学习和打磨自己。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反思与对他人高尚品格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的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

张镃
朝代:宋   号:约斋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生辰:1153—1221?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猜你喜欢

贤八咏·靖节采菊

腰不为米折,头独采菊低。
晚节名元亮,思与隆中齐。

(0)

别西湖

渐是梅花雪片时,雁书底苦趣归期。
虽然未尝西湖雪,犹及梅花第一枝。

(0)

感山十咏·翠锁

浓绿滴湿衣,烟岚翠交锁。
名缰莫能絷,方此不失我。

(0)

感山十咏·华严堂

寂寂华严堂,富贵佛境界。
何须九九编,吾有艮一卦。

(0)

感山十咏·雪窗

地炉宿松火,纸帐横梅枝。
春虫扑蔌蔌,惟有蒲团知。

(0)

感山十咏·石桥

石梁平砥似,池水明镜如。
晚凉散步稳,凭栏此观鱼。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曾广钧 释宝昙 杨时 谢逸 虞堪 罗伦 王弘诲 叶颙 朱朴 庞尚鹏 邹元标 释智愚 郑珍 释心月 尹廷高 叶春及 黄仲昭 曹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