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前道远,纷纷倒行多。
胡不秉明烛,整驾历前坡。
既衰不戒得,有如圣言何。
平公七十翁,师旷犹琢磨。
日暮前道远,纷纷倒行多。
胡不秉明烛,整驾历前坡。
既衰不戒得,有如圣言何。
平公七十翁,师旷犹琢磨。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镈的作品,属于《杂兴三十九首》的第四首。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与人生哲理的诗作。
"日暮前道远,纷纷倒行多"这一句描绘出行者在黄昏时分面对长途跋涉的情景。"胡不秉明烛,整驾历前坡"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手持灯烛,整顿马车继续前进的愿望。这里“明烛”象征着智慧与光明,“前坡”则可能指代人生旅途中的艰难险阻。
接下来的两句"既衰不戒得,有如圣言何"表达了诗人对于已经过去而自己未能警醒以避免的错误或过失的反思。这里“既衰”意味着时间已逝,“不戒得”则是指没有从中吸取教训,而“有如圣言何”则是在询问,既然古圣先贤的话语如此深刻,为何自己却不能领悟并实践。
最后两句"平公七十翁,师旷犹琢磨"则是诗人对于年老仍在学习、不断追求的精神态度的赞扬。“平公”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位德高望重之人,“七十翁”形容其年迈之龄,而“师旷犹琢磨”则表明即使是年龄远超过普通人的学者也仍在不断地学习和打磨自己。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反思与对他人高尚品格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