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搜高出月,幽思渺裁云。
拟遣穷愁去,那能无此君。
冥搜高出月,幽思渺裁云。
拟遣穷愁去,那能无此君。
这首诗名为《赋竹》,作者是宋代诗人喻良能。诗中通过描绘竹子的形象,寄寓了深沉的情感和哲理。"冥搜高出月",形象地写出竹子在月光下挺拔高洁,犹如在深夜中独自探索,展现出其坚韧不屈的精神。"幽思渺裁云",则以云为喻,形容竹子的思绪深远,如同云层般飘渺难测,暗示内心的深沉与复杂。
"拟遣穷愁去"表达了诗人试图借竹子的力量来排解内心的苦闷与忧愁,然而"那能无此君"又暗示了这种愁绪并非轻易就能摆脱,竹子虽能象征坚韧,却也无法完全消除人的内心困扰。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竹言志,寓情于物,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受。
三山有孝子,父殁方七龄。
母氏不二天,齧指誓清贞。
辛苦抚孤儿,织纴营厥生。
子年既已长,奉养心益诚。
拾穗供盘飧,采薪时自烹。
已身忍饥渴,母食恒充盈。
温凊在冬夏,问候当鸡鸣。
陆绩既怀橘,王祥曾卧冰。
藩伯重褒奖,里闬扬芳声。
一旦母婴疾,慄慄增战兢。
稽颡祷北辰,愿以身代更。
至诚感苍旻,母疾遄安宁。
溲器每亲涤,僮仆不欲令。
扶养复三载,母殁哀不胜。
悽怆霜露降,怵惕春两零。
华堂揭敦孝,允矣当此名。
况今有贤嗣,翰苑沾恩荣。
孝行格天地,斯言诚足徵。
我生性爱游名山,独扫云石清泉间。
树阴绕地绿云合,松气一帘苍雾寒。
东村西崦人家住,日出沧溟海霞曙。
任他芳草满径生,随着清溪放舟去。
翠崖丹壁千万寻,彩色下射春波深。
划然长啸万山静,天风吹送鸾皇音。
时来偶向东山起,拄笏朝朝看爽气。
今日君家见此图,恍然如在林泉里。
朝回无事坐粉闱,手拂空翠开烟霏。
碧莲万朵坐中起,彩云五色窗前飞。
安得鹅溪绢千尺,好请钱郎放雄笔。
不论五日拜十日,扫遍高山与奇石。
挂公高堂之素壁,彼为公画我为公吟。
愿公经济有馀暇,适此逍遥廊庙心。
我昔游龙沙,极目但荒碛。
回首青田山,缥缈片云隔。
承恩偶归来,真趣契畴昔。
故人有陈子,吏隐旷尘迹。
示我云山图,一洗烦虑涤。
雨馀新岚生,山湿翠欲滴。
茅茨无俗驾,猿鹤惊朝夕。
扁舟何处来,得非武陵客。
先生高世心,讵可凡态测。
长啸沧浪心,浩荡情靡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