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陶得和制墨》
《赠陶得和制墨》全文
元 / 倪瓒   形式: 古风

麋胶万杵捣玄霜,螺制初成龙井庄。

悟得廷圭张遇法,古松烟细色苍苍。

桐花烟出潘衡后,依旧升龙柳枝瘦。

请看陶法妙非常,一点浓云琼楮透。

(0)
鉴赏

这首诗由元末明初的画家、诗人倪瓒所作,名为《赠陶得和制墨》。诗中描绘了制墨的过程与艺术之美,充满了对墨的赞美之情。

首句“麋胶万杵捣玄霜”,以夸张的手法形容制墨时的精细与艰辛,将墨料捣碎至极细,如同捣碎玄色的霜雪,形象地展现了制墨工艺的复杂与严谨。

次句“螺制初成龙井庄”,则转而描述制墨的原料与地点,暗示龙井庄是优质墨料的产地,螺制(用螺壳研磨)使得墨质更加纯净,品质上乘。

“悟得廷圭张遇法”一句,提到廷圭与张遇两位古代制墨大师的技法,暗示陶得和在制墨技艺上有深入的理解与领悟,能够继承并发扬前人的智慧。

“古松烟细色苍苍”描绘了制墨过程中使用的古松烟,其细腻的颜色呈现出苍茫之感,既是对墨色的赞美,也是对自然之美的颂扬。

接下来,“桐花烟出潘衡后,依旧升龙柳枝瘦”两句,通过桐花烟与升龙柳枝的形象对比,进一步展现制墨技艺的高超与独特之处。桐花烟的轻盈与升龙柳枝的瘦劲形成鲜明对比,寓意着陶得和制墨技艺的精妙与独特。

最后,“请看陶法妙非常,一点浓云琼楮透”总结全诗,强调陶得和的制墨方法之妙,即使是一点浓云也能透过琼楮(一种珍贵的纸张),展现出墨的透明度与层次感,再次赞美了陶得和制墨技艺的卓越。

整首诗通过对制墨过程与效果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制墨技艺的精湛,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与艺术的深刻感悟,以及对陶得和制墨技艺的高度评价。

作者介绍
倪瓒

倪瓒
朝代:元   字:泰宇   号:云林子   籍贯:江苏无锡   生辰:1301~1374

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江苏无锡人。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著有《
猜你喜欢

夏云

风拥轮囷絮拥团,晴空惝恍杳无端。

世间万变须臾事,只作浮云到眼看。

(0)

应乡试西上

几日行程傍海涯,云山回望是吾家。

庭槐近午萦清梦,路柳斜阳带晚霞。

难得临时文入彀,可能到处雨随车。

翻因旱甚思乡土,无复閒情玩物华。

(0)

读西湖志纂二首·其二

林有孤山苏有堤,勾留白傅是湖西。

六桥花雨仍遗迹,十里笙歌半客蹊。

天子时巡筹富庶,才人情思寄标题。

何年得入星槎路,不隔浮云望眼迷。

(0)

宿永安桥忆郡中诸友·其一

行尽城西卅里程,虹桥西去路纵横。

悲欢昨夜酬诗酒,忍听寒波瑟瑟声。

(0)

望笔架山

三丫倚汉峙双双,望若惊人意欲降。

合遣沧溟成墨沈,巨灵擎笔大如杠。

(0)

秋日书怀赠萧张二刺史张公讳能祐号济庵丁酉选拔四川人】·其四

尊酒论心臭味同,夜深犹共话离衷。

快谈且尽窗西烛,底事休虞塞北翁。

千里金兰萍迹外,九秋风月雁声中。

无端邂逅成佳会,记取燕山潞水东。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李慈铭 顾贞观 司空图 唐庚 倪元璐 张问陶 郑清之 吴融 夏竦 徐夤 张说 梁寅 周文璞 张炎 贾岛 傅若金 贺知章 顾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