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临江使君陈华叟哀诗二首·其一》
《临江使君陈华叟哀诗二首·其一》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众闻鸣镝惊麇散,独奋空拳跃马迎。

嚼齿骂声殊未绝,归元血面尚如生。

睢阳合祀无南八,河北诸城有杲卿。

可惜援师来已晚,当时巷战只州兵。

(0)
翻译
众人听到响箭声惊散了鹿群,他独自挥舞空拳骑马向前冲去。
咬牙切齿的咒骂声还未停歇,他的脸上满是鲜血却依然生机勃勃。
睢阳的祭祀中没有了南方的八位英雄,河北各城却有像杲卿一样的忠臣。
可惜的是援助的军队来得太迟,那时的巷战仅靠州里的士兵抵抗。
注释
鸣镝:响箭,古代用于传递信号或警示的箭,发射时会发出响声。
麇:鹿的一种,体形较小。
空拳:指没有武器,仅凭拳头。
跃马:跳上马匹,形容快速行动。
归元:指死亡,这里指牺牲。
血面:满脸鲜血。
南八:可能指历史上某个著名的南方英雄群体,具体人物未详。
杲卿:唐代河北忠臣,曾抵抗安禄山叛军。
援师:援助的军队。
巷战:在城市街道或小巷中进行的战斗。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了英雄气概和对时局的忧虑之情的古诗。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战争中英雄人物的赞美,以及对于时机错过、援助未能及时到达的无奈与惋惜。

“众闻鸣镝惊麇散,独奋空拳跃马迎。”这一句描绘了一位勇士在战乱之中,虽然周围的人都已经四处逃散,但他却孤身一人,空拳接战,英勇无畏地跃身上马迎敌。这里的“鸣镝”指的是箭声,“麇散”则形容人群的混乱和恐慌。

“嚼齿骂声殊未绝,归元血面尚如生。”这两句表达了勇士即便是在生命走到尽头之时,也还在咬牙切齿地发出怒骂之声,他的脸色虽然因流失大量鲜血而变得煞白,但他的气概和神情依旧如同生前一般坚毅。

“睢阳合祀无南八,河北诸城有杲卿。”这里提到的是某个地方的历史事件或是传说中的事迹。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来强化他对英雄人物和特定时空背景的描绘。

“可惜援师来已晚,当时巷战只州兵。”这两句则流露出诗人的哀叹,表达了对于救援部队到来的迟缓而感到的遗憾,以及当初在城中进行巷战,只能依靠城中的州兵的情况。

整首诗通过对英雄行为的描写和对时局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他对于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幽居

竹院秋逾静,柴门昼不开。

病先携老去,懒渐逐衰来。

莫遣新缘结,都将旧念灰。

川鱼与云鸟,从此莫惊猜。

(0)

咏钓台·其二

古屋颠岩上,荒祠落叶中。

乞灵无俗驾,垂世有高风。

鸟语谷相答,鱼游溪若空。

徘徊欲忘去,船背夕阳红。

(0)

送蜀僧去麈

十年读《易》费膏火,尽日吟诗愁肺肝。

不解丹青追世好,欲将芹芷荐君盘。

谁为善相宁嫌瘦,复有知音可废弹。

拄杖挂经须倍道,故乡春蕨已阑干。

(0)

芙蓉

为惜艳阳妆,新枝不肯长。

绿深秋后雨,红坼夜来霜。

偏间垂杨畔,多临古岸傍。

年年根蒂在,开谢未渠央。

(0)

宗祀夕

玉天无滓月光寒,霁色分明在露盘。

一夜九重全不寐,时教中使捲帘看。

(0)

医士

闻君妙得医王诀,我病劳君指下求。

天与一般愚直性,不知何剂可能瘳。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莲花妓 陈大受 许孟容 刘光谦 洪兴祖 彭泰翁 钟谟 洪子舆 徐商 甄后 吴隐之 李勋 左芬 程邃 乙支文德 洪天锡 周处 贾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