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闻鸣镝惊麇散,独奋空拳跃马迎。
嚼齿骂声殊未绝,归元血面尚如生。
睢阳合祀无南八,河北诸城有杲卿。
可惜援师来已晚,当时巷战只州兵。
众闻鸣镝惊麇散,独奋空拳跃马迎。
嚼齿骂声殊未绝,归元血面尚如生。
睢阳合祀无南八,河北诸城有杲卿。
可惜援师来已晚,当时巷战只州兵。
这是一首充满了英雄气概和对时局的忧虑之情的古诗。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战争中英雄人物的赞美,以及对于时机错过、援助未能及时到达的无奈与惋惜。
“众闻鸣镝惊麇散,独奋空拳跃马迎。”这一句描绘了一位勇士在战乱之中,虽然周围的人都已经四处逃散,但他却孤身一人,空拳接战,英勇无畏地跃身上马迎敌。这里的“鸣镝”指的是箭声,“麇散”则形容人群的混乱和恐慌。
“嚼齿骂声殊未绝,归元血面尚如生。”这两句表达了勇士即便是在生命走到尽头之时,也还在咬牙切齿地发出怒骂之声,他的脸色虽然因流失大量鲜血而变得煞白,但他的气概和神情依旧如同生前一般坚毅。
“睢阳合祀无南八,河北诸城有杲卿。”这里提到的是某个地方的历史事件或是传说中的事迹。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来强化他对英雄人物和特定时空背景的描绘。
“可惜援师来已晚,当时巷战只州兵。”这两句则流露出诗人的哀叹,表达了对于救援部队到来的迟缓而感到的遗憾,以及当初在城中进行巷战,只能依靠城中的州兵的情况。
整首诗通过对英雄行为的描写和对时局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他对于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
十年读《易》费膏火,尽日吟诗愁肺肝。
不解丹青追世好,欲将芹芷荐君盘。
谁为善相宁嫌瘦,复有知音可废弹。
拄杖挂经须倍道,故乡春蕨已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