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天始翠。见四尺画篷,和云飘起。
桃片压香,倒浸红楼,沉沉地。斜阳染绿浑如醉。
认万古春愁影子。紫萍来往,似寻不到,小桥原位。
重倚。垂杨唤渡,便人语吹过,隔江都细。
住在镜中,让与渔娃,闲梳髻。五湖负了鸳边誓。
甚日办诗船行李。十年花样飘零,听莺听水。
鱼天始翠。见四尺画篷,和云飘起。
桃片压香,倒浸红楼,沉沉地。斜阳染绿浑如醉。
认万古春愁影子。紫萍来往,似寻不到,小桥原位。
重倚。垂杨唤渡,便人语吹过,隔江都细。
住在镜中,让与渔娃,闲梳髻。五湖负了鸳边誓。
甚日办诗船行李。十年花样飘零,听莺听水。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春日画卷。"鱼天始翠",天空如鱼鳞般碧绿,映衬着四尺画篷随风轻轻飘荡,仿佛与云朵共舞。桃花瓣儿压在香气四溢的小船上,沉入红楼之下,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氛围。
夕阳染红了水面,使得整个春水犹如醉人的酒,倒映出万古春愁的影子。紫萍在水中漂浮,似乎在寻找小桥的位置,增添了神秘感。词人倚靠垂杨,渡口的人声被风吹过,声音在江面上细细回荡。
词人仿佛生活在镜中的世界,让渔娃悠闲地梳理发髻,享受这份宁静。然而,他心中却承载着鸳鸯盟誓未践的遗憾,不知何时能实现乘船游历的愿望。过去的十年里,美好的时光如同落英缤纷,只剩下听莺听水的回忆。
整体来看,这首《绛都春·重赋春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融入了词人的情感寄托,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易顺鼎独特的审美和情感表达。
秋凉我所爱,人情与时宜。
因念康节言,还眷康乐嬉。
杖屦足济胜,出门随所之。
举睇达遐迩,山水陈高卑。
洞庭吹白波,落木不可持。
我特览明镜,因之悲素丝。
素丝不复玄,物变咸有时。
亟欲学神仙,早悯气血衰。
羡彼南山色,青青无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