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篁斗好莺羞巧。红檀微映燕脂小。当□敛双蛾。
曲中幽恨多。知君怜舞袖。舞要歌成就。
独舞不成妍。因歌舞可怜。
丝篁斗好莺羞巧。红檀微映燕脂小。当□敛双蛾。
曲中幽恨多。知君怜舞袖。舞要歌成就。
独舞不成妍。因歌舞可怜。
这首《菩萨蛮·代歌者怨》是宋代词人晁补之所作,通过对丝竹声与莺燕的描绘,展现出了一幅音乐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画面。"丝篁斗好莺羞巧"一句,以丝竹的美妙旋律与莺鸟的婉转歌唱相映成趣,暗示了歌者的才情出众。"红檀微映燕脂小"则描绘了歌者或乐器上的红色装饰,与女子娇嫩的脸庞相衬,形象生动。
下片转向了情感的表达:"当□敛双蛾",可能是暗示歌者在演奏时敛眉深思,流露出内心深处的幽怨。"知君怜舞袖",透露出歌者期待得到听众的理解和欣赏,"舞要歌成就"进一步表达了她希望通过舞蹈和歌声交织来传达情感的愿望。
最后两句"独舞不成妍,因歌舞可怜",揭示了歌者在独自表演时的落寞,以及她希望通过集体的歌舞来增加感染力,强化自己的表现力。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歌者在技艺与情感之间的挣扎,以及对观众关注的渴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百金买宅千金邻,古人所重得其亲。
岂伊草创一时事,还将世业垂千春。
我家从祖对西山,东有刘氏族其间。
刘家车驾号能文,每与吾祖相盘桓。
君今卜居在东陌,正近车驾旧时宅。
晓起遥见西山青,晚来俯瞰银河白。
问君胡为却便此,祇缘去予仅百武。
欲踵昔贤刘氏风,閒过子云来问字。
予幸先人有敝庐,门外徒劳长者车。
我去子来无不可,免令折简相招呼。
君不见参差竹,相暌那隔宿。
风雨亦可过,何须叹离索。
古镜亦有名,不知何代发。
传言山泽中,千年成妙质。
弃置没尘土,灵光间明灭。
地宝岂终藏,樵者瞰明穴。
白日风雨惊,鬼啸声激烈。
因持赠佳人,比之双宝玦。
佳人赏我趣,为我披心结。
静观临广庭,天然自奇绝。
龙文隐空青,丹凤吹玄雪。
有时中夜开,青天见明月。
恍如清秋空,河山影尽列。
又如碧海游,坐见金银阙。
人心亦如此,万里光澄澈。
但愿时时开,持此幽贞节。
凌霄无俗怀,摘月踰仙岭。
岭海辟贤关,清名彻宸镜。
朝上春官书,众眼纷难定。
宁为失路悲,且复慰晨省。
趋庭奉馀欢,投诗访予病。
辉光一再逢,烦襟思重整。
一旦膏车归,微霜度林景。
会少别苦新,意深言未罄。
岂不念离忧,所重从亲令。
丘陇夙所怀,展谒义斯正。
天远罗浮高,日出扶桑莹。
安得从子游,千古寻幽胜。
南望倚秋空,为子发孤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