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长安仲春二首·其二》
《长安仲春二首·其二》全文
宋 / 张耒   形式: 古风

长安花繁仲春月,北风倒山雨成雪。

穷巷下里裤襦尽,老翁稚儿骨欲折。

吾人谙事不复惊,以手扣额愿天晴。

夕阳才升已复晦,积云如山那肯退。

(0)
翻译
长安城中花朵盛开在仲春的月夜,北风吹过使得山间的雨水变成了雪花。
贫寒小巷里的人们衣着破旧,连老人和小孩都冻得骨头几乎要折断。
我们这些人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不再感到惊讶,只是用手敲额头祈求上天放晴。
夕阳刚刚升起却又被乌云遮蔽,堆积的云层像山一样不肯散去。
注释
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这里指唐代的长安。
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
北风:冬季或寒冷地区的风。
倒山雨成雪:形容雨势大,像倒下的山一样,结果变成雪。
穷巷:贫穷的街道。
下里:社会底层,穷人居住的地方。
裤襦:古代的短衣和裤子,泛指衣物。
老翁稚儿:老人和小孩。
骨欲折:形容极度寒冷,骨头几乎要冻断。
吾人:我们这些人。
谙事:经历世事,见多识广。
以手扣额:用手敲打额头,表示祈求或无奈。
夕阳:傍晚的太阳。
晦:阴暗,天色昏暗。
积云如山:层层叠叠的云像山一样。
那肯退:不肯轻易退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里的风雪交加的景象,通过对长安城中花开与北风带来的雨雪并存的描述,展现了一种自然界的荒谬与反常。诗人以此表达了对天气突变引起的困扰和无奈。

"穷巷下里裤襦尽,老翁稚儿骨欲折" 这两句生动地描绘出百姓在严酷自然环境中的艰难处境,显示了诗人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同情。

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面对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所感到的无力和愿望。"吾人谙事不复惊,以手扣额愿天晴" 这里"谙事"意味着习以为常,但内心深处还是希望能够有所改变,希望天气能转晴。

最后两句 "夕阳才升已复晦,积云如山那肯退" 则描写了天气的迅速变化,即便是太阳初升,也被阴霾取代,而那些堆积如山的乌云,又似乎无意消散。这里强调了自然力度的不可预测和人力的渺小。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风雪的描述,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界无法掌控的无奈情感,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民生疾苦的关怀。

作者介绍
张耒

张耒
朝代:宋   字:文潜   号:柯山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生辰:1054—1114年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
猜你喜欢

送许兄还侍兼简广南监场二首·其二

旧游历历记湟川,南下番禺稳可沿。

知有文星冲斗去,遥怜海水绕城边。

而今五岭多宜客,见说群卿剩好贤。

问讯夫君聊吏隐,云胡三月未官迁。

(0)

题苏希亮画

石梁渡山涧,上有秦人居。

岁寒不种桃,汲泉灌佳蔬。

(0)

行役

宿雾锁山椒,落月挂林侧。

崎岖历冈峦,彷佛辨阡陌。

秋高风露寒,道远时序迫。

安得归故园,篝灯理书册。

(0)

从人觅墨梅

熏炉束诗魂,茗碗驱睡思。

掩关寂无营,翰墨自娱戏。

山寒溪正清,月澹雪初霁。

横斜两三枝,见说可人意。

天机如胸中,出手特馀事。

何时剪冰纨,来对病居士。

(0)

题老悟画卷四首·其三

何处移来一川竹,空濛烟雾染人衣。

其间应有葛陂杖,时出林梢带雨飞。

(0)

赋芍药

纷纷时世妆,争欲媚韶光。

正值三春暮,能教一国狂。

妖娆欺酒圣,豪丽僣花王。

不料东风恶,飘零亦太忙。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张大千 谢觉哉 梁寒操 叶剑英 邵式平 陶铸 姚雪垠 钱俊瑞 马少波 杜宣 萧红 俞平伯 黄兴 陈独秀 刘少奇 光绪 爱新觉罗·福临 蒋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