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花下探春雨,鸣鞭走马看花开。
今朝危坐空山里,不识春从何处来。
谁云山中春亦好,忽见花枝被花恼。
无奈穷愁辄赋诗,对酒簪花能绝倒。
去年花下探春雨,鸣鞭走马看花开。
今朝危坐空山里,不识春从何处来。
谁云山中春亦好,忽见花枝被花恼。
无奈穷愁辄赋诗,对酒簪花能绝倒。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王庭圭所作,名为《酬刘英臣载酒送花》。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刘英臣共赏春景的场景,既有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也有对当下孤独处境的感慨。
首句“去年花下探春雨”,诗人回忆起去年在春雨中探寻花朵的情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接着,“鸣鞭走马看花开”一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策马疾驰,欣赏花开的热烈与兴奋。
然而,转至后半部分,诗人的思绪发生了转变。“今朝危坐空山里,不识春从何处来”,诗人独自坐在空旷的山中,感到春天似乎无处可寻,流露出一种孤独与迷茫的情绪。紧接着,“谁云山中春亦好,忽见花枝被花恼”,诗人对山中春色的赞美与困惑交织,既欣赏花的美丽,又为花的凋零而感到惋惜。
最后,“无奈穷愁辄赋诗,对酒簪花能绝倒”,表达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通过创作诗歌来排遣忧愁,同时在饮酒赏花中寻求心灵的慰藉。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情感世界。
惜花心事,不由人、蝴蝶梦魂先觉。
刚纳绣鞋行掠鬓,仰见斗横林杪。
昨日深红,今朝轻白,颜色殊昏晓。
此中滋味,料他尘世知少。
问二十四番风,寒梅并绛楝,始终俱好。
须看未开开又谢,多少落英颠倒。
彩缀隋园,鹿游唐苑,哀乐无凭祷。
此音谁寄,凭阑犹把琴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