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帆更起,望一天秋色,离愁无数。
明日重阳尊酒里,谁与黄花为主。
别岸风烟,孤舟灯火,今夕知何处。
不如江月,照伊清夜同去。
船过采石江边,望夫山下,酌水应怀古。
德耀归来虽富贵,忍弃平生荆布。
默想音容,遥怜儿女,独立衡皋暮。
桐乡君子,念予憔悴如许。
风帆更起,望一天秋色,离愁无数。
明日重阳尊酒里,谁与黄花为主。
别岸风烟,孤舟灯火,今夕知何处。
不如江月,照伊清夜同去。
船过采石江边,望夫山下,酌水应怀古。
德耀归来虽富贵,忍弃平生荆布。
默想音容,遥怜儿女,独立衡皋暮。
桐乡君子,念予憔悴如许。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张孝祥的《念奴娇·其二》,是一首豪放派风格的词作,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下面我将鉴赏这首诗。
开篇“风帆更起,望一天秋色,离愁无数。”描绘出一种行舟远离的场景,秋风吹起船帆,眼前是一片萧瑟的秋色,心中却充满了离别之愁。这里通过“秋色”与“离愁”相结合,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哀愁。
接着,“明日重阳尊酒里,谁与黄花为主。”诗人提到第二天将要举杯畅饮,以黄菊花为伴,但这种孤独中的豪放并不能掩盖内心的寂寞。这里的“黄花”在秋季常被用来比喻离别之情,增添了词意的深度。
“别岸风烟,孤舟灯火,今夕知何处。”诗人描写了一种漂泊异乡的孤独感,夜幕降临,只有风、烟和远处的灯火陪伴,这份寂寞之情在夜色中更加浓重。
“不如江月,照伊清夜同去。”这里借用了明月之美,以比喻诗人的思念。愿意随着月光一起消逝,就像诗人希望自己的思念能与月光共存,永恒不变。
“船过采石江边,望夫山下,酌水应怀古。”诗人在行舟中经过采石江时,目光投向对岸的夫子山,这里有着深厚的情感寄托。以“酌水”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怀念。
“德耀归来虽富贵,忍弃平生荆布。”即使诗人将来能够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但也无法割舍那些平日里积累的情感与记忆。这里的“荆布”象征着不起眼的平凡生活,却是诗人珍视的情感寄托。
“默想音容,遥怜儿女,独立衡皋暮。”诗人的思念深远,既有对亲人的思念,也有对故土和往日情感的留恋。夜幕降临,独自站在河岸边,只能无声地回味那些已逝去的声音与容颜。
“桐乡君子,念予憔悴如许。”最后一句中,“桐乡君子”指代诗人自己,而“我”则是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情思念。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世之感的沉重和复杂。
总体来说,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人生离合、功名富贵与平凡生活之间矛盾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豪放而又深情的艺术风格。
忆昔君方少年日,文帝潜宫曾一识。
龙飞上天不可扳,图画空馀两奇石。
闭户读书三十秋,一线为官十领职。
天长令尹莫我知,苜蓿朝盘胜肉食。
三年官满来扬州,僦屋正近横江楼。
门前车马日如市,谈经讲易皆公侯。
公侯满座即沽酒,典却箧内青鼯裘。
乡心苦忆长干里,明日君当渡烟水。
中山李桓文中雄,乃是君之渭阳氏。
深衣再拜如母存,故宅重归令客喜。
岂无旧业问松筠,亦有清辉照桑梓。
青云熟路君何如,白发沧江吾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