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日散高秋,钟鸣五凤楼。
面君今日喜,在野十年忧。
下走惭簪绂,前驱愧蒯缑。
无能驯鹿性,终尔怯螭头。
云日散高秋,钟鸣五凤楼。
面君今日喜,在野十年忧。
下走惭簪绂,前驱愧蒯缑。
无能驯鹿性,终尔怯螭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张元凯在秋季被召见皇帝的场景。首句"云日散高秋",以秋高气爽的景象烘托出庄重而肃穆的氛围。"钟鸣五凤楼"进一步点明皇宫的气象,五凤楼的钟声象征着皇家权威。
"面君今日喜,在野十年忧",诗人表达了自己面对君主的喜悦,同时回顾了过去十年在民间的忧虑和辛劳。"下走惭簪绂,前驱愧蒯缑","下走"谦称自己,表示对朝廷任命的感激,"惭簪绂"暗示对自己过去的平凡感到惭愧;"蒯缑"原指粗陋的剑鞘,这里暗指简朴的生活,表达对从前生活的感慨。
最后两句"无能驯鹿性,终尔怯螭头",鹿性比喻自己的本性,表示自己虽无显赫才能,但面对朝廷重任仍心存敬畏,不敢轻举妄动,"螭头"可能象征朝廷高位,诗人以此表达自己谨慎小心的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皇恩的感激,又有对自己能力的自省,体现了明代士人面对朝廷的谦卑与责任感。
东越相逢地,西亭送别津。
风潮看解缆,云海去愁人。
乡在桃林岸,山连枫树春。
因怀故园意,归与孟家邻。
杜门不欲出,久与世情疏。
以此为长策,劝君归旧庐。
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
好是一生事,无劳献子虚。
土地穷瓯越,风光肇建寅。
插桃销瘴疠,移竹近阶墀。
半是吴风俗,仍为楚岁时。
更逢习凿齿,言在汉川湄。
九九侍神仙,高高坐半天。
文章二曜动,气色五星连。
簪绂趋皇极,笙歌接御筵。
愿因茱菊酒,相守百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