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是人皆草草,惟君六十事堪称。
尽将私橐成丛席,结束孤心礼上乘。
月照夜涛秋叶静,潮归杰阁海门平。
铺成白玉黄金地,不与燕然共勒铭。
百岁是人皆草草,惟君六十事堪称。
尽将私橐成丛席,结束孤心礼上乘。
月照夜涛秋叶静,潮归杰阁海门平。
铺成白玉黄金地,不与燕然共勒铭。
这首诗以“寿旋庵都寺六十”为主题,由明代诗人释今无所作。诗中通过对比和描绘,展现了对寿旋庵都寺六十岁高僧的赞美与敬仰。
首句“百岁是人皆草草”,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人生百岁的短暂与平凡,随后点出“惟君六十事堪称”,强调了这位六十岁的高僧与众不同,其生活与修为值得称颂。接下来,“尽将私橐成丛席,结束孤心礼上乘”两句,生动描绘了高僧无私奉献、一心向佛的形象,他将自己的财物化为僧侣的日常用品,以孤高的心灵恭敬地遵循佛教教义。
“月照夜涛秋叶静,潮归杰阁海门平”两句,运用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同时也象征着高僧内心的平静与智慧。月光洒在波涛之上,秋叶在静谧中轻轻摇曳,潮水回归宏伟的佛塔,海面恢复平静,这些景象寓意着高僧修行的成果与境界。
最后,“铺成白玉黄金地,不与燕然共勒铭”两句,进一步赞扬了高僧的功德与成就。他如同铺设了白玉黄金般辉煌的道路,但并不寻求世人或历史的铭记,体现了高僧淡泊名利、追求内心清净的高尚品质。整首诗通过对高僧生活的细腻描绘和精神境界的深刻揭示,表达了对他的崇高敬意和赞美之情。
河山半壁足千古,海上孱王留片土。
三十六屿邸苑开,蛎滩咫尺生风雨。
忆昔千艘金厦来,七年监国胡为哉。
将军骑鲸去不返,空令赋手歌大哀。
扁舟块肉今已矣,大难孤注称天子。
自古蛟龙失水愁,岂知燕雀处堂喜。
一封降表落中原,萧萧椰竹谁招魂。
丁字门前挂明月,忽闻岙树啼饥猿。
同时更有五妃泣,桂子山荒断碑立。
玉鱼寂寞尚人閒,西流一角看日入。
吁嗟乎,田横穿冢五百人,至今绝岛争嶙峋。
桑田三浅无复道,付与渔郎来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