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长抱请缨才,舞剑鸣弓出草莱。
铜柱自期军业建,辕门谁料将星颓。
半千部曲生逾壮,一寸丹心死不灰。
怅望云台空一梦,英雄千载有馀哀。
少年长抱请缨才,舞剑鸣弓出草莱。
铜柱自期军业建,辕门谁料将星颓。
半千部曲生逾壮,一寸丹心死不灰。
怅望云台空一梦,英雄千载有馀哀。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黎镒为悼念其死敌陈衍所作。诗中充满了对陈衍英勇事迹的追忆与惋惜之情。
首联“少年长抱请缨才,舞剑鸣弓出草莱”,描绘了陈衍年轻时便怀揣报国之志,如同少年英雄一般,舞动着宝剑,鸣响着弓箭,从民间脱颖而出,展现出非凡的武艺和勇气。
颔联“铜柱自期军业建,辕门谁料将星颓”,表达了陈衍对自己军事事业的期许,他立志要建立功勋,然而在战场上,谁也没有料到这位将星会陨落,暗示了陈衍英年早逝的悲剧命运。
颈联“半千部曲生逾壮,一寸丹心死不灰”,赞扬了陈衍麾下的士兵们虽年轻却勇猛过人,而陈衍自己则以一颗赤诚之心面对生死,即使身死,那颗忠贞不渝的心也不会熄灭。
尾联“怅望云台空一梦,英雄千载有馀哀”,表达了诗人对陈衍英魂的深切怀念。云台是古代表彰功臣的地方,但如今只能空留一梦,英雄虽然已逝千年,但其精神和哀思依然令人感伤不已。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陈衍作为英雄的形象,以及诗人对其逝世的哀痛之情。
病爱枕席凉,日高眠未辍。
弟兄呼我起,今日重阳节。
起登西原望,怀抱同一豁。
移座就菊丛,糕酒前罗列。
虽无丝与管,歌笑随情发。
白日未及倾,颜酡耳已热。
酒酣四向望,六合何空阔。
天地自久长,斯人几时活。
请看原下村,村人死不歇。
一村四十家,哭葬无虚月。
指此各相勉,良辰且欢悦。
青松高百尺,绿蕙低数寸。
同生大块间,长短各有分。
长者不可退,短者不可进。
若用此理推,穷通两无闷。
椿寿八千春,槿花不经宿。
中间复何有,冉冉孤生竹。
竹身三年老,竹色四时绿。
虽谢椿有馀,犹胜槿不足。
四海齐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
同贫同病退闲日,一死一生临老头。
杯酒英雄君与操,文章微婉我知丘。
[曹公曰: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仲尼云:后世知丘者春秋。
又云:春秋之旨微而婉也。
]贤豪虽殁精灵在,应共微之地下游。
今日哭君吾道孤,寝门泪满白髭须。
不知箭折弓何用,兼恐唇亡齿亦枯。
窅窅穷泉埋宝玉,駸駸落景挂桑榆。
夜台暮齿期非远,但问前头相见无?
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
相搅相淘无歇日,会交山海一时平。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青草湖中万里程,黄梅雨里一人行。
愁见滩头夜泊处,风翻暗浪打船声。
借问江湖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海底飞尘终有日,山头化石岂无时。
谁道小郎抛小妇,船头一去没回期。
随波逐浪到天涯,迁客生还有几家。
却到帝乡重富贵,请君莫忘浪淘沙。
年长身转慵,百事无所欲。
乃至头上发,经年方一沐。
沐稀发苦落,一沐仍半秃。
短鬓经霜蓬,老面辞春木。
强年过犹近,衰相来何速。
应是烦恼多,心焦血不足。
渐少不满把,渐短不盈尺。
况兹短少中,日夜落复白。
既无神仙术,何除老死籍?
只有解脱门,能度衰苦厄。
掩镜望东寺,降心谢禅客。
衰白何足言,剃落犹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