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宋复古画《潇湘晚景图》三首·其三》
《宋复古画《潇湘晚景图》三首·其三》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咫尺殊非少,阴晴自不齐。

径蟠趋后崦,水会赴前溪。

自说非人意,曾经入马蹄。

他年宦游处,应指剑山西。

(0)
注释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殊:特别,不同。
阴晴:天气阴晴。
齐:一致,相同。
径蟠:小路弯曲。
趋:趋向,走向。
崦:山丘。
水会:溪水汇聚。
非人意:不由人力控制,自然形成。
入马蹄:被马蹄踩踏过。
宦游:外出做官。
剑山西:剑山的西边,可能指某个具体地点。
翻译
即使是近在咫尺的地方,景象也会有所不同,天气阴晴变化无常。
小路蜿蜒曲折通向后面的山丘,溪水则汇聚流向前方的小溪。
它自己说并非出于人的意愿,曾被马蹄踏过。
将来我出仕为官的地方,或许就指向那剑山之西。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山水自然风光的诗句,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咫尺殊非少"中的“咫尺”指的是短小的距离或长度,这里用来形容山峰的连绵不断,给人以层出不穷之感;"阴晴自不齐"则描写了自然界中天气变化无常的景象。接下来的"径蟠趋后崦,水会赴前溪"更是生动地展现了山路蜿蜒曲折和溪流汇聚的情状。

诗人的情感随着自然景物的描绘而渐入佳境,他通过“自说非人意”表达了一种超然于世俗之上的心态,而"曾经入马蹄"则让人联想到过往的旅途经验,似乎在述说一种历练。最后的"他年宦游处,应指剑山西"中,“剑山西”可能是诗人心中的某个地方,也许象征着理想或向往的地方。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而且还流露出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之所向的情怀。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题金华王傅朋墓志铭后

忆昔衣冠聚一门,至今人物见诸孙。

岂无济济才名继,况有堂堂相业存。

文宪先生铭已刻,奎章学士句堪论。

庭前手植三槐树,应是频沾雨露恩。

(0)

草阁

草阁正在江之滨,白沙翠竹便为邻。

家鸡避客飞上屋,野鸭成群来近人。

石渠翰墨非无地,锦里桑麻却甚真。

目送渔舟行浩荡,一川烟雨渺丝纶。

(0)

咏史十二首·其一始皇

六国雄吞似建瓴,皂斿从此任严刑。

南巡禹穴功虽刻,东度蓬莱术不灵。

持璧先知祖龙死,载车难掩鲍鱼腥。

骊山草木同衰朽,万古依然自六经。

(0)

菜圃为邻畜残而作

孟尝久不作,吾徒食无鱼。

长斋坐清昼,赖此田中蔬。

仆夫勤灌溉,引水通沟渠。

青青日已长,尽是辛苦馀。

封豕从何来,荐食良可吁。

一残枝蔓伤,再则根祗除。

遂令苍翠场,转盼成空虚。

嗟我在羁旅,草野聊暂居。

惜无樊篱固,怅望徒踟躇。

踟躇将奈何,屏弃犁与锄。

学圃圣所鄙,且读窗下书。

(0)

咏菊八首·其四黄西施

盈盈宫额半涂黄,不减花前旧样妆。

笑杀阿娇金屋贮,香衾寒怯夜来霜。

(0)

和季翔韵简洪山海禅师还山

八载归来说苦空,禅心只与旧时同。

卖将薪去谁家事,种得松成几许工。

雨露无私沾帝泽,山林有道振宗风。

半霄岩下行吟处,秋色还归杖屦中。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李流芳 皮日休 曹彦约 沈约 李峤 何绍基 周霆震 张舜民 倪瓒 康有为 陈寅恪 李慈铭 顾贞观 司空图 唐庚 倪元璐 张问陶 郑清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