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
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
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己缅。
鸟弄欢新节,泠风送馀善。
寒竹被荒蹊,地为罕人远;
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复返。
即理愧通识,所保讵乃浅。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
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
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己缅。
鸟弄欢新节,泠风送馀善。
寒竹被荒蹊,地为罕人远;
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复返。
即理愧通识,所保讵乃浅。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旧时南亩田地的怀念之情。开篇即表达了诗人曾听闻此地,却未能亲自踏足,直到有人耕种,这份春日的兴奋似乎也就不再属于自己。接着,诗人在清晨准备出行,心中对那片土地已充满依恋之情。
接下来,诗人描写了自然景象:鸟儿欢唱迎接新节气,和风带来一丝馀香。然而,这些美好的景致与诗人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寒竹被荒废的田野覆盖,而这片土地因无人耕作而显得遥远且偏僻。
诗人随后提到了“植杖翁”,这是古代农夫劳作时休息用的杖,这里象征着对农耕生活的向往。诗人的悠然自得,表明他已经放下世俗羁绊,不再回头。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愧疚之情,因为他的知识和见识并不广博,对这片土地的守护也不过是浅薄之举。
陶渊明在这首诗中通过对农耕生活的怀念,展现了自己对自然、对田园生活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于个人生命境界的追求。
兵革连年苦乱离,江东耆旧日衰微。
身兼五福如公少,眼见重孙自古稀。
未厌案头翻贝叶,方荣堂上戏斑衣。
东风忽破南柯梦,回首音容涕泪挥。
晚得田园趣,平居乐有余。
好贤闻善道,奉佛契真如。
往事歌谣在,浮生梦纪虚。
我惭居垩室,无路挽灵车。
高情爽气薄云天,洒落真如晋七贤。
笔下虫鱼元自得,胸中丘壑更依然。
风流已足追千载,寿考胡为不百年。
人物此时谁得似,只应余庆尚流传。
去岁重阳解郡章,归来又复见重阳。
此身已作林泉客,今日更持萸菊觞。
正要登高穷远目,不妨拼醉浣愁肠。
佳辰若得长无事,何必乘云至帝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