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心老得法天柱修静能道黄龙会中诸耆旧及他宗派知名士辛酉秋应供兹院刻意行道讫无应者明年夏末一日弃去将适焦山图岩以栖老焉丐余诗以行为作三绝句·其一》
《心老得法天柱修静能道黄龙会中诸耆旧及他宗派知名士辛酉秋应供兹院刻意行道讫无应者明年夏末一日弃去将适焦山图岩以栖老焉丐余诗以行为作三绝句·其一》全文
宋 / 张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经年于此忍朝饥,又见秋山草木腓。

满口阳春无和者,却将锡杖向空飞。

(0)
翻译
多年来忍受着早晨的饥饿在这里生活,
再次看到秋天的山峦草木枯黄。
注释
经年:多年。
于此:在这里。
朝饥:早晨的饥饿。
又见:再次见到。
秋山:秋天的山峦。
草木腓:草木枯黄。
满口:满怀。
阳春:优美的诗文或音乐(比喻高雅的言论)。
无和者:没有人应和。
却:反而。
锡杖:僧人的手杖,也象征僧人。
向空飞:对着虚空挥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修道,历经饥饿和寒冷,见证秋天草木凋零的艰难岁月。诗中的“满口阳春无和者”表达了一种孤独与不被理解的情感,而“却将锡杖向空飞”则显示了诗人对于道法修炼的执着与追求。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坚定信念与外界的隔阂。

整首诗充满了超脱世俗、独自修行的情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孤寂感。诗人的语言简练而蕴含深意,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映射出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和精神追求。这不仅是一首诗,更是诗人心灵状态的写照,是对修道生活体验的真实反映。

作者介绍
张嵲

张嵲
朝代:宋   字:巨山   籍贯:襄阳(今湖北襄樊)   生辰:1096—1184

张嵲(1096—1184),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猜你喜欢

泛兰舟·萧萧乌帽黄衫

萧萧乌帽黄衫。
烟水拍云岩。
风清月白,一双碧眼莹秋潭。
四海九州,茫茫东北,渺渺西南。
松霜杉露毵毵。
龙门隔如参井,青城佳气与天参。
蔽山充野,牡丹红外茯苓甘。
鹤顶凝丹,隙驹蹀躞,尽百年闲。
乾坤云海风帆。
谯名定,涪陵人。
受道于伊川。
后弃乡里,隐河洛。
复归蜀,居青城之老人村,至今尚存。

(0)

别素质/忆瑶姬

一个茅庵,三间七架。
两畔更添两厦。
倒坐双亭平分,扶阑两下。
门前数十丘罢稏。
塍外更百十株桑柘。
一溪活水长流,余波及、蔬畦菜把。
便是招提与兰若。
时钞疏乡园,看经村社。
随分斗米相酬,镮钱相谢。
便阙少亦堪借借。
常收些、笋干蕨鲊。
好年岁,更无兵无火,快活杀也。

(0)

送零陵贾使君二首

藉甚零陵郡,风流记昔贤。
宅存元不部,人识范忠宣。
山近地宜竹,溪清岸有泉。
官閒时访古,余韵故依然。

(0)

谢侯彦明惠白莲栽

添得湖光百亩余,湖边早已成菰蒲。
更移玉井峰头种,还有花开十丈无。

(0)

某辱归父丈惠贶新谨次韵末章为别

淮海相从几岁年,南州雁不到西川。
重逢影落烟沙外,却喜身如金石坚。
莫叹武城资莞尔,且看平楚正苍然。
剸繁自是君余事,毫发难逃止水渊。

(0)

诗送陈促思参佐广右幕府

旧说桂林好,君今幕府游。
江山资暇日,梅雪类吾州。
煮海何多说,安边更预谋。
政应勤婉画,不用赋离忧。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唐廪 张翰 李泌 慧寂 安如山 李冠 袁黄 贾凫西 蔡卞 江忠源 吕惠卿 梁颢 枚乘 阎选 李翱 邹应龙 计东 赵汝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