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竹可侔千户,拥书不假百城。
何必思之烂熟,热官无用分明。
种竹可侔千户,拥书不假百城。
何必思之烂熟,热官无用分明。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六言二首(其二)》。诗中,诗人以种竹和藏书为喻,表达了对物质财富和权力地位的淡然态度。"种竹可侔千户",意指种植的竹子繁茂,象征着清贫生活的高雅与自足,即使没有千户之家的豪富,也能通过精神上的丰富来抗衡。"拥书不假百城",则强调了知识的力量,拥有丰富的书籍就足以充实心灵,不必依赖于广大的领土或众多的财富。
"何必思之烂熟",诗人认为深刻理解并享受生活并不需要事事都记得清楚透彻,有时候简单的生活和思考反而更显智慧。"热官无用分明",进一步表达了对官场名利的冷嘲,认为热衷于追求权势的人,对于真正重要的事物可能并不明白。
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崇尚简朴和重视内在修养的人生态度。
时序自推迁,忽然惊岁暮。
举目见寒鸦,悲鸣如欲诉。
太阳惨不舒,同云四野布。
朔风时北来,哀号满庭户。
翘首望阳春,阳春不我顾。
居诸如隙驹,剥啄有定数。
况我世外人,浮云已如故。
园有数株梅,结伴尽堪度。
气以三秋肃,江因九折名。
海门环凤阙,半曜拱神京。
舟楫三都会,鱼盐百货盈。
凉飙随舵发,新月傍船行。
共指潮生候,争看雾气横。
篙师屏息待,渔子放舟迎。
海外千山合,江边万谷鸣。
蜃楼惊变幻,鲛室忽晶莹。
鱼沫翻珠佩,腥涎喷水精。
玉山高作垒,雪浪俨如城。
似有冯夷鼓,长驱掉尾鲸。
前茅从赤鲤,后队亦青旌。
自可吞溟渤,何烦洗甲兵。
蛟宫图广袤,蚁垤敢争衡。
久欲寻天汉,频思访玉清。
乘槎常不达,浮海竟无成。
近睹三江险,方知六宇平。
奇观书短韵,尺幅海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