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树桓司马,五柳陶徵君。
微木何足道,所叹此两人。
一埋柴桑骨,一为九锡臣。
荣辱俱已矣,芳秽万世闻。
枯树桓司马,五柳陶徵君。
微木何足道,所叹此两人。
一埋柴桑骨,一为九锡臣。
荣辱俱已矣,芳秽万世闻。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张耒的作品,名为《感怀》。诗中通过对历史上两位人物桓司马和陶徵君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他们的怀念之情。
"枯树桓司马,五柳陶徵君。" 这两句开篇便点明主题,将桓司马比作枯树,陶徵君比作五柳,以此形象化地描绘出两人坚守节操、不屈不挠的高尚品格。
"微木何足道,所叹此两人。" 微木在这里可能指代一般平凡的人或事物,而桓司马和陶徵君则是值得赞叹的对象,他们的行为举止超越了常人。
"一埋柴桑骨,一为九锡臣。" 这两句具体描写了桓司马和陶徵君的一生:桓司马因守节被杀,尸体被草席覆盖;陶徵君则是晋代的贤士,以清贫著称,生活简朴,被赐予九锡(一种官职)。通过这两句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他们坚守道德、不畏强权的深刻赞美。
"荣辱俱已矣,芳秽万世闻。"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桓司马和陶徵君的崇敬之情,即便是身后的荣耀与屈辱都已经过去,但他们留下的美德将被世人永远铭记。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张耒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也反映出诗人对于道德高尚、坚持原则的人生态度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