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有黄鹄,高飞一千里。
烈士耻庸节,世事特敝屣。
朝辞上东门,暮从赤松子。
感嘅风云期,超悟往还理。
进既有所因,退亦何所倚。
猎犬贪兔狐,不免灶傍死。
富贵多崄巇,英雄如蝼蚁。
所以明哲人,穷达重徇已。
天边有黄鹄,高飞一千里。
烈士耻庸节,世事特敝屣。
朝辞上东门,暮从赤松子。
感嘅风云期,超悟往还理。
进既有所因,退亦何所倚。
猎犬贪兔狐,不免灶傍死。
富贵多崄巇,英雄如蝼蚁。
所以明哲人,穷达重徇已。
这首诗《读史(其二)》由明代诗人康海所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对历史与人生的深刻洞察。
首句“天边有黄鹄,高飞一千里”以黄鹄高飞的形象,象征着志向远大的人物追求卓越的精神。接着,“烈士耻庸节,世事特敝屣”表达了那些不满足于平庸生活,渴望在世间留下不凡足迹的英雄人物的内心世界。他们视世俗之事如同敝履,不屑一顾,追求更高远的目标。
“朝辞上东门,暮从赤松子”描绘了英雄人物在时间的流转中不断探索、追求的过程。这里“上东门”可能象征着开始,而“赤松子”则可能是隐喻,代表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状态。这句诗暗示了英雄人物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前行,寻求自我超越。
“感嘅风云期,超悟往还理”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起伏的感慨。风云变幻,世事无常,英雄人物在这样的背景下,能够超越物质和表面现象,领悟到更深层次的人生道理和宇宙真理。
“进既有所因,退亦何所倚”则揭示了英雄人物在面对进退选择时的智慧。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都有其内在的原因和逻辑,体现了对行动背后动机的深刻思考。
“猎犬贪兔狐,不免灶傍死”运用比喻,形象地说明了那些过于贪婪、急功近利的人最终会遭遇失败或不幸的命运。这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警示,也是对整个社会现象的批判。
“富贵多崄巇,英雄如蝼蚁”强调了富贵之路充满险阻,即便是英雄人物也难以避免遭遇挫折。这句话反映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
最后,“所以明哲人,穷达重徇已”总结了全诗的主题思想。聪明睿智的人,在面对人生的各种境遇时,会根据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做出选择,无论是在顺境还是逆境中,都能坚守自我,不为外物所动。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英雄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的命运、追求与抉择,以及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反思。康海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对历史与人生的独到见解。
湖亭依旧,记从吾游者,二三仙侣。
今日莲花开已遍,翠盖团团无数。
荷露烹茶,碧筒吸酒,又听萧萧雨。
远山遮尽,片云应是催句。
欲暮白鹭成行,避人沙渚,拍拍冲天去。
争忍西风容易落,怕见断烟寒浦。
菰米随波,红衣堕露,花里谁能住。
明灯双桨,笙歌一派归路。
苍苍千仞,看大江东注。
昼夜走蛟龙,喜金山、不随波去。
潮生潮落,不识几何年,京口驿,瓜洲渡。
南北虚舟路。风流苏子,暇日寻僧语。
解带镇山门,谈笑间、禅床何处。
妙高台上,听水调歌头,月横江,风满树。
搔首青天暮。
一朵琼花,两行绿柳,引得君王向南走。
风流爱看殿脚女,山河不值杯中酒。
汴渠开,隋堤筑,云帆骤。明月一桥箫未久。
罗绮满楼歌方奏。玉鲙金齑不空口。
平陈可怜三十载,头颅又落他人手。
好收成,雷塘上,田千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