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郡愧坐啸,归田服躬耕。
始觉少年误,浪作万里行。
书传极古汲,词艺争先鸣。
岂知老欲死,一事终无成。
之子初游远,物务思经营。
北望中原阔,东视长江倾。
金陵冠盖地,岂无倒屣迎。
心赏少不至,谨无负平生。
治郡愧坐啸,归田服躬耕。
始觉少年误,浪作万里行。
书传极古汲,词艺争先鸣。
岂知老欲死,一事终无成。
之子初游远,物务思经营。
北望中原阔,东视长江倾。
金陵冠盖地,岂无倒屣迎。
心赏少不至,谨无负平生。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次韵送胡教谕炳文如金陵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经历的一种反思和自我批评,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于未来的无奈与淡然。
“治郡愧坐啸,归田服躬耕。”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种从官场到田园的转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过去在官场上的不满和当前退隐田间的自我安慰。
“始觉少年误,浪作万里行。”这里诗人反思自己的青年时期,因追求功名而四处奔波,却未曾有所成就,这种认识充满了对过去行为的悔悟。
“书传极古汲,词艺争先鸣。”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学问与文学的追求,但这种追求似乎也未能达到诗人内心的期望。
“岂知老欲死,一事终无成。”诗人的自我反省到了一种极致,他意识到了自己即将步入暮年,却仍是一事无成,这种感慨是非常深刻的。
“之子初游远,物务思经营。”这里转折出一位年轻人开始其远行,诗中提及对各种事情的规划与经营,这或许是在表达一种对于后辈的期望或者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传递。
“北望中原阔,东视长江倾。”这两句则是诗人的心境写照,他既有对广阔中原的向往,也有对奔腾不息的长江的观察,这些景象似乎在映射着诗人内心的宽广与深邃。
“金陵冠盖地,岂无倒屣迎。”这里提及了金陵(今南京一带)的地方特色,同时也隐含了一种对历史人物的追思和怀念之情。
“心赏少不至,谨无负平生。”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一生的评价,他认为自己的内心对于美好事物的欣赏是真挚的,同时也在告诫自己要谨慎行事,不要辜负了自己的一生。
总体来看,这首诗是一种深刻的自我反思和生命态度的展现,诗人通过对过去的回顾、对现在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将个人的人生轨迹与历史时空巧妙地交织在一起。
鄞江雨过鄞水碧,疋马骄嘶送行客。
客程迢递竟何之,万里观光上京国。
东风荡煖花草香,征帆晴逐云飞扬。
沙头酒尽人缱绻,夕阳度鸟山苍苍。
曾生久负干将器,灯窗栽展平生志。
今朝云路适亨通,海阔天高健鹏翅。
伫看较艺冠群英,玉阶指日承恩荣。
丈夫读书志远大,还期竹帛垂芳名。
微雨池塘,无数白莲,开过画桥东去。
杨柳水西,一个风亭,新绿溶溶围住。
鱼浪吹香,更蝉影、藏云深树。
人不到,时闻燕梁双语。
谁念倦容长安,又看遍莺花,匆匆归路。
鞭丝渐晚,人影初晴,湖山暂时留住。
故国潇湘,知老却、几多蘅杜。凝伫。
又忘了明朝重午。